杭州一孕婦在丈夫的陪同下赴醫院產檢,但走到長慶街上的一家食品店門前時,孕婦的羊水突然破了,腹部疼痛難忍。就在兩人束手無措時,羣眾自發的將孕婦圍起來,搭建“愛心產房助其生產。”
“我看到她的時候,她羊水應該已經破了,地上濕了一片。她肚子痛得受不了了,我們只能讓她躺在地上。當時有很多人拿衣服給她搭上,旁邊包子鋪的店員拿了一把傘給她遮擋。”附近的店員回憶道。
因事發突然,夫妻倆完全不知所措,再加上這街頭車輛行人來來往往,眼看着孩子就要出生,圍觀的羣眾趕緊撥打120急救電話。
緊急關頭,周圍十幾名羣眾自發地圍成一圈,將孕婦圍在其中,還有很多人拿出自己的衣物幫產婦遮擋。十幾分鍾後,隨着一聲啼哭,孩子順利出生。隨後120救護車趕到,將母子兩人送到了市一醫院。
醫生表示,目前母子均無大礙,詳細的健康指標還需等待化驗結果。同時醫生也表示,嬰兒能安然無恙地在大街上出生,這離不開大家的幫助。
杭州市一醫院產科護士長周臨説:“羣眾自發地把她圍起來,讓她在生孩子的過程當中得到了保護,這也是對產婦的一種尊重和尊敬。”
據瞭解,孕婦的丈夫錢先生是湖南人,目前在杭州工作。當天下午,他正帶着妻子準備去醫院做產檢,沒想到,妻子在路上就生了。而對於羣眾的幫助,他非常感動。
“謝謝路上的羣眾,謝謝醫生,感謝所有幫助我們的人,真的是太感謝了。”
(視頻來源:浙江教科 實習編輯:楚華)
【環球網綜合報道】據英國《每日郵報》10月8日報道,近日,英國28歲的產婦克萊爾•瓊斯(Claire Jones)在西約克郡的一家醫院歷經兩天的分娩,即將產下寶寶時,產房突然停電了,在萬分危急的情況下,助產士急忙打開iPhone手機的手電筒幫助照明,才得以順利完成餘下的工作。事後,醫院向瓊斯女士道歉,並對外稱僅停電6分鐘,但瓊斯夫婦則譴責其不實陳述,稱實際停電長達25分鐘。
此前,由於瓊斯脈搏過高,再加上胎兒心跳緩慢,本就屬於高危產婦,再加上停電事故,使瓊斯一家憂心忡忡。沒想到,在產子之後,噩夢仍沒有停止,因寶寶在出生時羊膜囊破裂,醫生隨後建議她進行清宮手術,因為她正面臨產後出血。然而,醫生們卻對她進行清宮手術是否安全的問題上仍有分歧,導致瓊斯在接下來的兩週內四次進出醫院。
瓊斯説:“我回家時沒有收到任何醫囑,當你知道你可能會因流血致死或被感染,而醫生們卻仍在爭論應該採取什麼措施時,你應該做什麼? 我希望這樣的事不要繼續發生在別的家庭身上。”(實習編譯:李亞新 審稿:朱盈庫)
(2017-10-10)
為什麼有不少產婦在分娩時大呼小叫,大喊其痛,而有些產婦卻能默默忍耐,一聲不吭呢?很好奇是吧?讓我們來一起看看分娩為什麼那麼疼。
分娩時媽媽疼痛的時間
一般來説,初產媽媽的寶寶通過媽媽的產道一般需要12個小時-16個小時,而經產的媽媽則只需要8個小時-12個小時。
分娩疼痛因人而異
1、孕婦對分娩的過程缺乏科學的瞭解。 很對產婦不瞭解,其實女性在懷孕末期,體內雌激素水平增高,提高子宮肌肉對催產素及其他刺激子宮收縮物質的敏感性,加上宮內局部壓力的增加,促使子宮產生強有力的宮縮,這正是分娩疼痛的緣由!
2、恐懼心理和疼痛敏感因素所造成。 產婦的恐懼心理也是因為對分娩過程缺乏瞭解,認為分娩非常疼痛,對分娩異常恐懼,給自己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而這樣的心態會加劇分娩時的疼痛哦。
3、分娩的疼痛因人而異。 體力勞動者平時活動量大,分娩時比較順利,痛感也相應減輕。腦力勞動者或平時活動少的孕婦,常常因極度緊張和恐懼而加劇疼痛。
分娩疼痛對寶寶的影響
1、子宮的收縮及產道的擠壓作用,使胎兒呼吸道內的羊水和黏液排擠出來,新生兒窒息、肺炎發生率大大減少。
2、分娩過程中子宮的收縮,能讓胎兒肺部得到鍛鍊,讓表面活性劑增加,肺泡易於擴張,出生後寶寶發生呼吸系統疾病減少。
3、寶寶經過產道時,胎兒頭部受到擠壓、頭部充血、可提高腦部呼吸中樞的興奮性,有利於新生兒出生後迅速建立正常呼吸。
分娩疼痛的原因
原因1:分娩陣痛使子宮下段變薄,上段變厚,宮口擴張,產後子宮收縮力更強,有利於惡露的排出,也有利於子宮復原。
原因2:免疫球蛋白G在自然分娩過程中可由母體傳給胎兒,自然分娩的新生兒具有更強的抵抗力。
原因3:胎兒在產道內受到觸、味、痛覺及本位感的鍛鍊,促進大腦及前庭功能發育,對今後運動及性格均有好處。
寶寶在媽媽體內需要跋涉,雖然只有約10餘釐米左右,但前進的每一毫米都是靠着產婦的疼痛完成的,因此,分娩的疼痛是必然的,但是對寶寶的健康也是大有裨益的,準媽媽要坦然面對分娩疼痛哦!
總而言之,沒有分娩時媽媽的疼痛,一個聰明健康的寶寶就不可能降生!準媽媽要正確認識分娩時疼痛的意義,為了小寶寶的健康,請您安心上“戰場”,坦然“迎戰”吧!
(2017-09-26)
分娩後是新媽媽身體最虛弱的時候,身體抵抗力也大大降低,尤其是子宮內壁,在胎盤娩出後會留有巨大的創面,極易感染疾病,加上產婦還要辛苦地哺育嬰兒,常筋疲力盡,得不到足夠的休息,因此產婦在分娩後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產後要好好休息
無論是順產還是刨宮產都要注意,產後一定要好好休息,因為分娩的虛弱還需要慢慢恢復,其次就是接下來要面臨照顧寶寶,由於寶寶的胃比較小,所以頻繁餵奶就會影響到媽媽的正常睡眠,所以產後趕緊抓住機會好好休息,只有精力充沛才能更好的照顧寶寶。
積極預防產後出血
產婦產後1小時會出很多血,這是子宮未這是子宮裏未排淨的餘血、黏液和其他組織,血量會逐漸減少,這時候產婦一定要遵從醫生的叮囑,注意觀察血量,過多也會引起產婦貧血,過少的量會導致餘血排放不乾淨。
儘早讓嬰兒吮吸乳頭
分娩後30分鐘左右就應該讓新生兒吸允乳頭,這樣可以促進乳汁分泌,而且還非常有利於產婦子宮收縮恢復,特別是產後第一天新生媽媽的身體比較虛弱,傷口還有疼痛感,這時產婦可以選擇側卧位哺乳,每次哺乳後將新生兒抱起來輕輕拍幾下,以防吐奶。
注意會陰衞生
產婦分娩後,由於惡露多,抵抗力下降,往往會陰不衞生,就會引起感染,導致出現生殖道和盆腔炎症,所以產婦一定要及時清洗陰部,產後24小時後,如果陰部或者肛門有下墜疼痛感時,一定要請醫生診治,以防感染,血腫。
儘早開始活動
順產分娩後,經過適量的休息後就可以下牀活動了,刨宮產媽媽在手術後的第二天就可以下牀活動了,不會影響傷口的癒合,相反更有利的排除惡露,而且有利於傷口的恢復,但孕婦一定要適當的運動後上牀休息。
(2017-09-21)
分娩時,產婦配合醫生是一種誤解,正確的是醫生配合產婦和胎兒,產婦要配合的是分娩的生理過程。筆者常對產婦説,當分娩一切順利的時候,醫生是沒有任何功勞的,功勞都是產婦自己的。
當分娩啓動時,破水、見紅、開始有規律的腹痛,這些都是分娩發動的信號。當進入分娩過程時,產婦的子宮有規律的收縮,就像擠牙膏一樣將胎兒一點一點擠壓出子宮進入產道,最終離開產婦的身體。這個過程是產婦們在努力。如果一切順利,醫生、護士只是“旁觀者”。
醫生怎麼配合產婦和胎兒?
醫生和護士作為產程的“旁觀者”,應該觀察和監測產婦及胎兒的哪些情況?
1、產婦的心率、血壓
在產前檢查的過程中,醫生已經將在分娩中可能出現危險的產婦們篩查出來了。身體狀況不能耐受分娩過程的、可能有生命危險的產婦,比如高血壓、心肝腎功能異常的產婦將用剖宮產方式分娩。那些允許試產的產婦們,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嚴重的問題,但產程千變萬化,醫生要隨時監測產婦的血壓、心率變化。極少數的產婦在產前可能發生羊水栓塞而突然出現胸悶、氣促、心臟驟停。
2、出血情況
瞭解可能引發產前出血的疾病,如前置胎盤,目前可通過產前檢查篩查明確,並提前剖宮產終止妊娠。此外,有部分孕婦在胎兒娩出前發生胎盤早剝,引發產前出血。一旦發生胎盤早剝,則可能導致胎兒缺氧或者死亡,孕產婦嚴重出血、休克。所以,在產程中,醫護人員應該密切觀察產婦陰道出血情況,幫助產婦選擇更加安全、有餘地的分娩方式。
3、監測胎心
在分娩的過程中,胎兒承受巨大的子宮壓力。每一次子宮收縮,子宮的供血就會減少,胎兒就會有短暫的缺氧。但宮縮是間斷的,能給胎兒有緩衝的時間。可是,有些胎兒卻不能耐受強有力的宮縮而出現嚴重的缺氧狀態,表現為胎心減慢。如果長時間宮內缺氧將非常危險。所以,醫生、護士必須嚴密監測,一旦發現出現胎心減慢,應立刻採取措施加快產程讓胎兒轉危為安。
產程的變化
分娩開始後,胎兒就踏上了從子宮到這個世界的旅程。這個旅程要穿過一個黑暗、狹窄、充滿風險的隧道——產道。這段旅程被分成3個階段:第一產程,宮頸擴張期;第二產程,胎兒娩出期;第三產程,胎盤娩出期。每一階段旅程都必須在預定時間內完成,如果不能按時完成,輕則胎兒出現缺氧窒息,重則胎兒死亡。且產程過長對產道可能造成損傷。醫生要觀察在預定時間內產程是否達到了相應的階段。如果產程過長,則需要配合產婦和胎兒的狀況,要麼剖宮產,要麼產鉗等助產。
在這個過程中,醫護應根據產婦和胎兒的情況而確定助產措施。
產婦怎樣配合產程的發展?
1、認識分娩疼痛
宮口開全後,每一次宮縮都是子宮在用力,幫助胎兒娩出。但是在分娩中,產婦們在和宮縮痛抗爭時,有的行為可能傷害自己和胎兒。筆者曾經見過很多這樣的產婦,疼痛來襲時驚慌失措、大聲呼叫,該屏氣用力時全身在牀上扭動,一次次的宮縮都浪費了,導致產程延長,增加了胎兒缺氧的風險。此外,在胎兒即將娩出時,不當的用力還可能導致會陰撕裂。對於疼痛,要麼忍受,要麼分娩鎮痛。
2、學會屏氣和用力
在第一產程中,宮口擴張、胎頭下降主要依靠子宮收縮。在第二產程中不能僅依靠宮縮的力量分娩,需要產婦像解大便一樣增加腹壓,才能對抗產道的強大阻力。宮縮來臨前深深地吸一口氣,屏住,隨着宮縮開始增加腹壓。宮縮結束放鬆腹肌,開始呼吸。在產牀上會有拉手和腳蹬,產婦在增加腹壓時雙腳用力蹬住腳蹬、雙手用力拉住拉手。在這樣的合力作用下胎兒就會在產道內慢慢向下滑動。在宮縮間歇時全身的肌肉要放鬆、休息,可以吃巧克力獲取能量。
平台運營:卓信視媒
僅為傳達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贊同或支持,僅供參考。
本文系《中國社區醫師》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作者:上海黃浦區婦幼保健院 王玉玲)
(2017-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