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文明互鑑 促進共同發展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12月17日,由國際儒學聯合會主辦的亞洲和合文明論壇以視頻會議形式舉行。來自中國、日本、泰國和斯里蘭卡等國家和地區的與會嘉賓相聚雲端,圍繞“增強亞洲文明互鑑、促進亞洲共同發展”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度交流,表達了共揚和合文明理念,攜手為亞洲和世界和諧繁榮貢獻智慧與力量的共同心願。

國際儒學聯合會會長劉延東發表主旨演講指出,當今世界正處於新的歷史十字路口,既充滿無限希望,又面臨嚴峻挑戰。以和合理念增進互信、凝聚共識、激發合力,是應對共同挑戰、走向美好未來的文明之力。面向未來,亞洲各國應傳承傳統,從歷史文化中發掘“合美”,以寬廣胸懷欣賞不同文明對全人類共同價值內涵的探索實踐;應立足當下,從亞洲人民的殷切期盼中尋求“合力”,弘揚亞洲特質的相處之道,拉緊相互尊重、互學互鑑的人文紐帶;應着眼未來,從亞洲發展前景中尋求“合作”,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為全球繁榮和諧注入亞洲活力,為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認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國際關係變得更加複雜多變,全球氣候變化等挑戰不斷加劇,在此背景下,對話與交流的重要性、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愈發凸顯。不久前,中國共產黨召開十九屆六中全會,會議通過並發表了新的歷史決議,其中涵蓋了生態文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內容,正是中國智慧的重要體現。他呼籲,世界各國應以和平為前提,在肩負起自身責任與使命的同時,為攜手克服危機與挑戰貢獻自身智慧、加強國際合作。

應對共同挑戰、邁向美好未來,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泰國公主詩琳通表示,和諧與合作是文明最具創造力的力量之一,以真誠溝通、互學互鑑增進理解信任、求同存異,對於所有文明的繁榮發展至關重要。在她看來,語言是瞭解和探索他國文化的重要載體和渠道。“我一直對學習語言非常感興趣,尤其是中文。大約30年前,我已經開始致力於推動泰國關於中國語言文化的研究了。”以泰中兩國為例,在泰國,在孔子學院的支持下,中文融入泰國從小學到大學的系統性教育中;在中國,一些教育機構也在教授泰語和泰國文化。這為推動泰中人文交流與互鑑發揮了重要作用。

斯里蘭卡國會前副議長蒂蘭加·蘇馬蒂帕拉説,2000多年前古絲綢之路的出現,建立了聯通亞洲與外部世界的重要渠道,推動多元文明交融,商業繁榮發展。8年前,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從倡議到共識到行動,不僅加強了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互動,增進了文明互鑑,也為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祉。相信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為核心,絲路精神的傳承與發展將對推進沿線國家和地區發展發揮持續深遠作用。

北京大學燕京學堂院長袁明認為,面向未來,相信並期待典雅、敦厚的中華文明和亞洲文明,將不斷傳承,給世界帶來更多的驚喜和滋養。國際儒聯副理事長、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陳來認為,中華文明的思想理念與全人類共同價值有密切關係,中華文化中“仁”的理念表達了全人類共同價值的道德基礎。

與會嘉賓一致認為,唯有維護和平友好的睦鄰關係,才能為通力合作營造條件、凝聚共識,也只有在合作共贏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實現文明的和諧與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這不但是解決亞洲發展問題的思路,也是面對人類共同未來的智慧。

《 人民日報 》( 2021年12月19日 03 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65 字。

轉載請註明: 增強文明互鑑 促進共同發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