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凸河“蜘蛛人”:攀巖改變生活
貴州紫雲9月21日電 題:格凸河“蜘蛛人”:攀巖改變生活
作者 楊雲 王林成
“如果不是搞旅遊開發,我想要改變貧困生活沒有可能。”剛剛表演完徒手攀巖絕技回到地面上,格凸河燕子洞“蜘蛛人”黃小寶對記者説,“以前不起眼的攀巖,現在成了格凸河燕子洞重要項目。”
貴州格凸河燕子洞“蜘蛛人”。 楊雲 攝
黃小寶與其他徒手攀巖表演者是當地的苗族人後裔,他們攀爬於只有燕子才能到達的最高最隱蔽處,輕鬆行走於高山、絕壁與溶洞之間。被人們稱為格凸河燕子洞“蜘蛛人”。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位於貴州省西南部,隸屬安順市管轄,地處中國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區,溶洞羣分佈廣泛,類型齊全,以格凸河穿洞風景名勝區最為著名。
“在發展旅遊以前,我每隔幾天都會爬到高高的巖洞裏,一是為了採集硝泥(燕子糞,肥料和做火藥的主要材料),二是在洞穴裏掏燕窩賣。”黃小寶説,“掏燕窩”養家餬口是當時養家餬口的營生。
黃小寶在目前格凸河燕子洞6名“蜘蛛人”中年齡最大,身體也最特殊。55歲的他從小患有小兒麻痹症,右腳力量明顯缺失。好強的黃小寶不願意成為家庭負擔,13歲時開始跟隨村裏的“蜘蛛人”學習徒手攀巖絕技。
“腳不行我可以鍛鍊手,山裏人靠山吃山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活路。”黃小寶説。
“大師兄黃小寶除了攀巖慢一點,燕子洞巖壁沒有他去不了的地方。”格凸河燕子洞“蜘蛛人”之一,攀巖速度最快的51歲的王小國説,“我們6個攀巖表演者年紀都不小了,年輕時生活苦,攀巖是為了多一點掙錢的機會,現在被旅遊公司聘請為攀巖表演者,一是為了傳承苗族人千百年來的攀巖絕技,二是為了宣傳家鄉格凸河的旅遊資源。”
黃小寶、王小國等6名“蜘蛛人”靠這門傳承千百年的絕活“徒手攀巖”,向海內外遊客展示着苗族攀巖絕技。
他們無需任何防護措施,能徒手在108米的懸崖頂上,“飛檐走壁”,如履平地,攀爬自如,平均不到20分鐘就可以上下一個來回。
貴州格凸河燕子洞“蜘蛛人”。 楊雲 攝
“小國最厲害,有一次幾位外國攀巖運動員與我們比賽,對方還在整理裝備,小國就已經攀到巖頂。外國運動員也不比賽了,一個勁豎大拇指。”幾位“蜘蛛人”説起王小國這段往事都忍不住開心大笑,“沒想到靠攀巖還能為家鄉爭光。”
隨着與“蜘蛛人”們交流,才發現他們攀巖還有“特殊使命”。據當地習俗,苗族的祖先學攀巖的初衷,是為了將去世老人的棺材放到懸崖!格凸村就有一處洞葬懸棺遺址,懸棺體量十分龐重,“蜘蛛人”6人一組,各有分工,徒手攀巖將去世老人的遺體與分散的棺材依次送上懸崖後,在高處將棺材組裝成型,再將去世老人遺體放入,這樣就減輕了單次的運輸重量,將不可能成為可能。
放置懸棺早已停止,“蜘蛛人”也不再因生計去採料和掏燕窩了,現在“蜘蛛人”團隊在景區的安排下,輪流值班,每人每天至少攀巖表演兩三次,每年吸引百餘萬人次遊客觀賞這一絕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