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點上面『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01
説到“成熟”,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年齡”,理所當然認為年紀大的人一定是成熟的人。其實稍微細想一下,就能發現這種觀點經不起推敲。
周國平在《思想的星空》一書中是這樣定義成熟的:“我不認為麻木,僵化,世故是成熟,真正的成熟應該具有生長能力。”
確實如此,具有“生長能力”的人才是真正的成熟的人,這樣的成熟可以一直髮揮作用。而那種隨着年齡的增長變得麻木不仁,思想僵化,老於世故的人,算不上成熟的人,因為他們所理解的成熟只是像“水果”一樣成熟,覺得長大了具備某種狀態了,就算成熟了,這是有問題的。
水果成熟了,生命就走到盡頭了,會被人摘走吃掉,或者落地之後開始腐爛。人不能像水果一樣成熟,因為你沒辦法“瓜熟蒂落”,你的人生不是到此為止,生活還在繼續,你只讓自己停留在所謂的“成熟”狀態一成不變,很難應對之後出現的複雜問題。
這就是有的人年紀越大越顯得不懂事的原因,因為他們把自己框在了某種自認為對的狀態中,並且覺得自己沒有錯,卻不知時代變了,周遭的環境也變了,自己的那一套並不能適應環境。
就像朋友琪琪對她婆婆的吐槽:“只因我不願給婆婆養老,被要求滾回孃家,被要求離婚,可當我真的滾了之後,離婚了之後,她卻後悔了。我不想同情她,我用離開教會她如何珍惜兒媳,如何善待晚輩,已經算是給她留下禮物了,她沒資格要求我重新回到婆家。”
02
琪琪説她自己雖然也世故,但卻不是隻知道世故,因為人生中很多事不是單靠世故就可以解決,還想要具備其他的覺悟。
相比她婆婆而言,她是個活得很現實的人,對人生也有相對合理的規劃。她跟前夫阿強約定的是先不要孩子,先趁着年輕奮鬥,一邊存錢一邊還房貸,等到房貸還得差不多了,存款也多了,再開啓人生下一階段。
給婆婆養老這件事,被他們規劃到人生下一階段當中,因為她覺得婆婆的年紀還不是太大,犯不着專門騰出時間去照顧她,在給她養老之前,只要順帶着照顧她的生活就行。
他們沒把婆婆規劃在第一階段的範圍內,意味着他們也不想讓婆婆摻和到他們第一階段的計劃當中去。可是,她婆婆卻不管他們有什麼規劃,直接摻和進來打亂了他們的計劃。
她婆婆一開始摻和是為了催生,覺得既然已經結了婚,抓緊時間生孩子才是第一要務。被琪琪拒絕以後,她就開始拿養老的事説事兒了:“既然你不願意生孩子,那就從現在開始給我養老,必須二選一,不想給我養老就必須生孩子,否則就滾回孃家,別留在婆家丟人現眼了!”
因為阿強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種問題,婆婆一直纏着琪琪不放,所以就導致琪琪忍無可忍,選擇“成全”婆婆:“既然你非要毀了你兒子的婚姻,我成全你,我會離婚,我會滾回孃家,你別後悔就行!”
她婆婆肯定會後悔,原因有二:
第一,她是個很愛面子的人,之前催生就是顧及面子,覺得兒子兒媳有了孩子,自己才不至於在外人面前丟人。她沒能在這方面如願,還導致兒子離婚了,不想丟面子卻反而丟了面子,不後悔才怪。
第二,雖然她看不慣琪琪,但是已經在無形中適應了被琪琪照顧的生活,有琪琪在的時候,她吃喝不愁,不用花自己的錢,可當琪琪走了之後,再讓她回到原來的生活狀態,她不甘心。
此時她才意識到自己之前不該對兒媳要求太高,於是又去求琪琪復婚,結果卻被拒絕了。或許她兒子之後結了婚還能娶到好媳婦,還能讓她安享晚年,但短時間內不會實現,她短時間內不會有好命。
03
琪琪的婆婆讓我想起曾經一位讀者的留言,那位讀者也是一位婆婆,她説:“雖然我很希望兒子兒媳早點生孩子,但我知道像他們這樣的年輕夫妻,不願意剛結婚就生孩子。我知道如果我給他們施壓會讓他們反感,所以我只能忍着,後來我也想通了,兒孫自有兒孫福,只要他們的人生規劃合理,尊重他們的意願也挺好的。”
這種覺悟才算是成熟,不會讓自己的想法和觀念只停留在某一種狀態中,該剋制的時候會剋制,該裝糊塗的時候會裝糊塗,尊重了兒子兒媳,肯定要比給他們施壓效果好。
反觀琪琪的婆婆,她所認為的成熟就不是真的成熟,她的思想覺悟和觀念就停在了某個固定的狀態中,不懂在乎兒子兒媳的感受,不懂尊重他們的意願,結果卻事與願違,毀了兒子的婚姻。
人到晚年要學會“裝糊塗”,不能什麼事都是你説了算,因為兒子兒媳是人,不是你養的寵物,就算他們的規劃跟你的期待不一致,也不該盲目斷定他們是錯的,先裝糊塗再去思考,才能分清到底誰的規劃更為合理。如果兒子兒媳的規劃很合理,你就應該繼續裝糊塗,沒必要活得太清醒,沒必要凡事都跟兒子兒媳較勁,否則最終只會苦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