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8月26日電 (韋衍行)8月25日,由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主辦的首屆中國新聞傳播與新聞教育年會在北京召開。來自新聞業界與學界的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同探討新聞傳播與新聞教育的新路徑。
當前,媒體融合深度發展,不僅極大改變了新聞傳播和新聞生產方式,也深深影響了新聞院校的教學模式與教育實踐。如何推動新聞傳播創新實踐同新聞教育高質量發展有機結合,加強新聞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更好地鞏固壯大主流新聞輿論陣地,是值得新聞業界與學界共同思考的話題。
會議現場。人民網 韋衍行攝
中華新聞工作者協會原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翟惠生表示,做好新時代新聞輿論工作重在守正創新,新聞媒體要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導向是根本、真實是生命、特色是活力所在,要提高講故事的本領,善於引導輿論熱點話題。
中國新聞社總編輯張明新提出了對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幾點思考,圍繞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戰略傳播體系、為開展國際傳播工作提供學理支撐、建強適應新時代國際傳播需要的專才隊伍等方面,介紹了中新社近年來創新實踐的有效經驗。
中國政法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光明日報社原副總編輯沈衞星從傳播內容、傳播媒介、傳播策略、傳播手段、國際傳播等五個方面,分享了對做好法制文化傳播和法制新聞的理解。
南開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科技日報社原總編輯劉亞東強調新聞報道中要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要分清整體真實與局部真實,要準確、全面呈現真相,抵制誇大、扭曲事實。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傳媒創新與未來媒體實驗平台主任喻國明分享了對元宇宙的研究心得,提出把握未來傳播的着眼點,從媒介歷史演進的邏輯角度看待元宇宙是社會的深度媒介化的觀點。
傳媒雜誌社社長兼主編楊馳原從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的角度,分享了對媒體融合發展的特點與成就、新聞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新聞媒體未來發展趨勢的理解。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曾慶香主任對新媒體語境下新聞敍事樣態和新聞敍事語體的變革進行了分析,並例舉了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所辦的新媒體“接地氣”的新聞敍事風格。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王潤澤,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謝新洲,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史安斌,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院長隋巖,人民日報數字傳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柳曉森,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副院長周晨萌,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傳媒研究所執行所長劉建華,北京印刷學院新聞出版學院副教授張聰等專家就新聞傳播與新聞教育的創新實踐進行了分享。
據介紹,本次年會是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批准立項的國家社科基金社科學術社團主題活動,旨在為新聞業界與學界搭建起一個新的交流服務平台,促進業界學界深入交流、探索創新、廣泛合作、協同發展,守正創新做好新時代新聞輿論工作。同時,也希望促進新聞業界與學界進一步聯動,共同培養造就適應媒體深度融合和行業創新發展的優秀新聞傳播後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