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雄安四周歲:“未來之城”英姿勃發

由 宿秀榮 發佈於 綜合

自2017年4月1日橫空出世,河北雄安新區設立至今已滿四週年。

四年來,雄安新區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這片熱土發生鉅變:重點片區和工程項目建設全面展開,京雄城際鐵路和雄安高鐵站開通運營,張北-雄安特高壓工程建成投運,北京援建“三校”主體完工,生態環境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白洋淀水質穩定達到Ⅳ類標準,藍綠底色逐步呈現,民生和社會保障持續改善……新時代的“雄安畫卷”徐徐鋪展。

千年大計,運籌於新時代;未來之城,崛起於新階段。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雄安新區大規模開發建設向縱深發展的關鍵一年。雄安新區這座未來之城,正以實現“新形象、新功能、新產業、新人才、新機制”為抓手,以全新姿態向着新徵程闊步前行。

繪藍綠交織底色打造生態之城

澱闊水清憑魚躍,春暖葦綠任鳥飛。目前,雄安新區606個有水納污坑塘已全部治理完畢,澱心區水質已由劣V類轉為Ⅳ類,白洋淀逐步恢復碧波萬頃的美麗風光。“雄安新區的生態環境治理任務全面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叢亮表示。

白洋淀作為雄安新區生態建設的重要戰場,四年來,見證着雄安新區生態環境治理帶來的劇變。

據生態環境部監測,2020年白洋淀水質同比持續好轉,湖心區水質為Ⅳ類,其中四個月為Ⅲ類,定類污染物化學需氧量同比下降9.5%,達到十年最好水平。

今年4月1日,《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條例》正式實施。作為雄安新區首部地方性法規,它的實施意味着未來雄安新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有了堅實法治保障。

藍綠是雄安新區的底色,藍綠交織是未來雄安新區的空間格局。根據《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雄安新區藍綠空間佔比要穩定在70%。

藍主要是指白洋淀,綠則是大面積的植樹造林。“千年秀林”作為雄安新區的中央“綠心”,是雄安新區城市組團之間的重要生態緩衝區。從2017年11月13日雄安新區在“千年秀林”9號地塊栽下第一棵樹開始,截至2020年底,已累計造林41萬畝,栽植苗木2000餘萬株。

目前,雄安新區綠色基底基本形成。雄安集團生態建設公司高級業務主管黃雪晨表示,新區造林質量和進度並重,栽植量最多的時候,一天有5000多人在造林施工。

一個“藍綠交織、清新明亮”的生態空間格局正在雄安新區快速形成。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瞭解,2021年,雄安新區預計完成2.5萬畝造林任務;未來,新區綠地面積將近百萬畝。居民3公里進森林、1公里進林帶、300米進公園,街道100%林蔭化的美好生活願景正一步步轉化為現實。

以創新驅動引領打造智能之城

千年大計,國家大事。設立雄安新區的首要任務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

“京雄城際已於去年底正式開通,從北京西站到雄安站最快只要50分鐘。這些重大項目建設,為雄安新區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打下良好基礎。”叢亮表示。

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載地,塔吊林立、熱火朝天的建設圖景之中,“智能”“新技術”“科技”等特徵逐漸顯現,“未來之城”圖景愈發清晰。目前,雄安新區搭建起以“一中心四平台”(城市計算中心、物聯網平台、視頻一張網平台、CIM平台和塊數據平台)為核心的智能城市基礎框架,數字與實體城市“孿生共長”,讓雄安新區更智能。

最近,雄安新區的首個“新基建”項目——雄安城市計算中心進入基礎工程樁施工,2022年投產運營後,將搭載邊緣計算、超級計算、雲計算設施等,為數字雄安的大數據、區塊鏈等提供網絡、計算和存儲服務。

雄安區塊鏈實驗室、雄安新一代網絡實驗室等也相繼揭牌。雄安新一代網絡實驗室負責人楊國良表示,未來,雄安新一代網絡實驗室將在數字家電、數字道路、智能工地、未來網絡研究等方面推動技術產業轉化和發展,助力雄安新區打造智能之城。

雄州霧列,俊採星馳。在着力謀劃創新發展、打造智能城市建設的同時,雄安新區高端高新產業、尖端科技、高端人才紛至沓來,多層次、全覆蓋、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務網絡也在雄安新區有序展開。截至2020年底,雄安新區共有4305項政務服務和360項便民應用上線。

今年3月,雄安新區提出年內實現“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次辦結、一枚印章管到底”的“四個一”審批模式。智能、便利的“雄安服務”增強幹事創業的信心,推動技術、人才、資金等要素資源集聚。

推進實現“五新”目標

打造“雄安質量”

綠色生態之城、智能之城建設漸次展開,不斷為“雄安質量”增加註解。

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國華説,雄安新區必須闖出一條高質量發展新路,把高質量要求貫穿於新區建設發展全過程各領域,加快構建有利於增強對優質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吸引力、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和未來發展方向的制度體系,加快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載地,推動雄安新區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高質量發展既是建設理念,更是實踐邏輯。挖深溝、開寬槽,將電力、通訊、燃氣、供熱、給排水管線全部集中入地……雄安新區規模宏大的地下管廊項目,生動體現了“雄安標準”“雄安質量”。

作為雄安新區對外骨幹路網“頭號工程”的京雄高速,全線共計6900餘名管理及施工人員正聚力攻堅。“京雄高速每一項工程都承擔着創造‘雄安質量’的重任,創新應用新工藝、新設備,一定建成高標準、高品質、經得起檢驗的精品工程。”項目現場管理人員説。

先謀後動,規劃引領。今年2月3日,雄安新區召開的2021年建設發展工作會議提出,要以實現“新形象、新功能、新產業、新人才、新機制”為抓手,從未來倒推現在,明確五年規劃、三年目標、兩年任務和2021年重點工作,必須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推動各項重點工作出實效、出質量、出水平。

“‘五新’目標的提出為處在新發展階段的雄安新區發展釐清了思路、找準了方向、明確了路徑,可謂恰逢其時、正當其勢、大有可為。”雄安新區工作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時不我待,歲不我與。上述負責人稱,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需要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同時要增強發展的緊迫感責任感。每一個“新”都要細化目標,分解任務,刀刃向內找問題,加力提速,只爭朝夕,不等不拖。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