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罵後,這兩種表現是“求救信號”,不幫他他不知道怎麼辦

打罵孩子就像一個“上癮”的操作,我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你會發現,最初教訓孩子的時候,你是口頭説教,後來發現不管用了,你變成了罵髒話、侮辱,之後這也不管用了,升級為大,這招確實管用,那麼好!以後直接這樣,因為簡單省事啊。

孩子被打罵後,這兩種表現是“求救信號”,不幫他他不知道怎麼辦

但你有沒有發現,孩子漸漸地不怕你打他屁股了,最初地哭喊,變成了默不作聲,咬牙忍受,到這裏還不算,孩子只會越來越皮。

我小時候住的家屬院,家屬院裏一幫小朋友喜歡一起做遊戲。有一個男孩比我大4歲,他從小學習武術,記得有一次他騎爸爸的自行車,然後把自行車的車胎扎破了,卻沒告訴他爸,接着就跑來跟我們一起做遊戲了。

他爸臨上班走呢,發現車胎沒氣了,看車子又沒鎖,直接跑院子裏找他兒子算賬。大聲地怒斥是不是他乾的,只見男孩兒從鄰居家的花池裏撿起一根木棍遞給了爸爸。我們都被眼前的這一幕嚇得不敢出聲。而他爸爸也傻眼了,呆呆地愣在原地,並沒有接過棍子,過了片刻轉身離開了。

小男孩兒跟我們説:“沒事兒,習慣了,我爸之前打我把笤帚把兒都打折了。”當時還小,就覺得好佩服他,直到自己有了孩子,才有了這種領悟。聽一些寶媽説起自己的孩子來,都是皮的不行,“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等等,也有打到最後,更皮了,根本不怕打了,有的打他,他還會笑。

孩子被打罵後,這兩種表現是“求救信號”,不幫他他不知道怎麼辦

我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説打罵孩子的教育方法,是一種用久了就沒效果的壞教育。

因為他短時間看起來簡單有效,但事實上這是一場名副其實的“以大欺小”。而且還會讓爸爸媽媽越陷越深,因為打了無效,那就狠狠地打,又無效,那就再狠點。這無非是個惡性循環。而孩子,還是那個不斷犯錯的孩子。

想一想,誰不是在犯錯中總結經驗呢?可是有的孩子犯過的錯,被教訓之後,類似的錯還會再犯,這是為什麼?因為沒有舉一反三,只是記住了這件事以後不能再做,不然會被打。可是孩子一直在犯錯,每種問題都經歷一遍,我想作為老母親的你,也該打累了吧?

很多爸爸媽媽可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打了像是沒打”。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犯錯是因為他不知道這樣是錯的,也不知道怎樣做才是對的,而爸爸媽媽的那種不分青紅皂白直接開打,讓孩子也是很迷茫的。所以,孩子一旦有以下兩種表現,説明孩子真的不知道錯在那裏,並且向你發出了“求救信號”,這時候就別再打了。因為打也沒用,他需要的是你的指導。

孩子被打罵後,這兩種表現是“求救信號”,不幫他他不知道怎麼辦

①始終不承認自己錯了

有的孩子是嘴硬,有的孩子是在打罵之下承認錯誤,但是,他不一定真的知道為什麼自己錯了,他更多的是怕再繼續捱打。有的孩子捱打後也不承認,那恐怕真的不是他的錯,可能有誤解。

孩子如果不承認,爸爸媽媽就別再打了。別説什麼“讓你不知道錯”,一邊説一邊打。這樣孩子的內心是不服的。如果孩子一直不承認,這可以算作一種“求救信號”,因為他真的不知道自己錯了,爸爸媽媽還是問問事情經過吧。

孩子被打罵後,這兩種表現是“求救信號”,不幫他他不知道怎麼辦

②默默捱打,不出聲、不反抗

被打時,反抗、辯解、躲避才是人的本能,但是有的孩子卻強忍着不出聲,這其實還是挺嚴重的。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孩子可能意識到了:反正我辯解也沒用,我反抗、躲避更沒用,甚至會被打的更厲害,所以乾脆忍着吧,這樣可以讓事情更快翻篇兒。

這就意味着父母與孩子有了更深的隔閡了。以至於有的孩子遇到事情不敢詢問解決辦法,不知道怎麼做卻還硬着頭皮做,這樣的孩子是害怕爸爸媽媽的。

孩子被打罵後,這兩種表現是“求救信號”,不幫他他不知道怎麼辦

因為爸爸媽媽總是一味地指責、“棍棒教育”,卻沒有教過孩子遇事怎麼處理才是對的,以至於孩子遇到事情不敢問父母,怕自己再被責罵説類似於“這都不會做”的語句。

爸爸媽媽們,孩子有時候犯錯,不是打罵能解決的,他也許真的不是故意的,是真的不知道怎麼做是對的才會犯錯。

所以先問清楚原因,如果孩子是故意的,那麼讓他承擔事情的相應後果,這樣孩子就能記住了,知道下次如果還這樣,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這叫“因果教育”。也是給孩子在錯誤中成長,增長經驗的一個經歷,這樣孩子就不會再犯了。

如果孩子不是故意的,雖然爸爸媽媽確實會因為這個錯誤而大發雷霆,但是“不知者無罪”。告訴孩子錯在哪兒了,應該怎麼做,如果下次再犯了,這時候看看孩子是不是忘記了,但是,“事不過三”也是要強調的,這樣才能讓孩子明事理,才能教孩子會處理事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59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被打罵後,這兩種表現是“求救信號”,不幫他他不知道怎麼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