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來吧美國!忘掉政治,聰明起來!”
這是紐約州州長為了紀念紐約疫情曲線下降,同時警告居民要保持戒備,否則新冠肺炎疫情又會捲土重來,發佈的海報“堅強紐約”(New York Tough)上的文字。
△“堅強紐約”海報
在紐約暴發新冠肺炎疫情後的161天的這個週末,美國感染人數眼看要突破500萬了。在此刻看着這張意象眾多,佈局凌亂的海報,記者作為一個在紐約經歷了這一切的人,陷入了思考:美國出現新冠疫情這半年以來,到底是怎樣近乎災難式的應對,讓美國不但成為了“美國第一”,而且足足比第二位國家(巴西)多出了整整200萬確診患者? 紐約“實驗”白做了
眾所周知,當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暴發時,重災區當屬紐約,當時美國超過三分之一的病例都出現在紐約,州長不得不向各州求援,防止醫療系統崩潰。
州長科莫最喜歡把紐約的新冠疫情歷程比喻為“攀登大山”,因此海報主體就是一座山。在山的不同地方,標示出了當時發生的重要事件。
△海報上包括了紐約第一個新冠病毒“羣聚感染”地點韋斯特切斯特的新羅謝爾、紐約州防止哄抬物價自制洗手液、地鐵停止24小時運營進行消毒、紐約證券交易所重新開放等諸多事件。
可以説,紐約州的防疫,從防止羣聚感染到加強測試,從設置臨時醫院到居家限制,都對美國的防疫行動有非常大的實踐意義。至今,即便已經進入到重啓的最後階段,紐約仍保持每天確診率不足1%,已經是全美國感染確診率最低的地區之一。
然而,這一個用40多萬人確診,3萬2千多人生命進行的“實驗”卻沒能夠阻止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美其他地區的擴散。因為一些在“紐約客”們看來已經習以為常的事情,居然在全美仍然是“政治問題”——口罩,尤為如此。
△山頂:戴口罩
在海報的“山頂”,顯示着紐約州4月17日起要求在公共場合強制佩戴口鼻遮蓋物的口罩。“山頂”當然也是紐約疫情的轉折點。這也意味着,口罩——這個曾經被美國疾控中心和各級政府拒絕的物品,已經被紐約州承認,在防疫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可惜,就在美國其他地區疫情抬頭的時候,白宮卻死活不願意要求人們佩戴口罩,總統特朗普、副總統彭斯也是在經過了長時間後,終於戴上了口罩。但是,白宮至今仍然拒絕頒佈全國公共場所佩戴口罩的行政令,認為這妨礙公眾自由。或許,是否應該考慮其他人也有拒絕被病毒傳染的自由? 聯邦政府防疫一團糟
在海報“大山”的周邊,還有一些可以説是紐約州之外的意向。
△1-3月,300萬歐洲人帶來了病毒
一架飛機上寫着“一月到三月,300萬歐洲人和新冠病毒”,暗示着研究發現,紐約的新冠病毒來源實際上是歐洲。而聯邦政府不斷誇耀自己發佈了歐洲的旅行禁令,其實為時已晚。
雲中寫着“白宮工作組”“聯邦政府令人困惑的迷霧”,也暗批聯邦政府、疾控中心在疫情來臨時,各種自相矛盾而又荒唐可笑的説法,變成了一團不知道如何是好的迷霧,對人們的防疫造成了阻礙。
△“這只是流感”
如果説這些還是暗示,那麼坐在月亮上的金髮小人説“這只是流感”簡直就是明示了。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疫情開始,從“只是流感”到“我在服用羥氯喹”,從“注射消毒液”到“小孩可以免疫”,錯誤或者誤導信息不斷,可以説也在為美國控制疫情扯後腿。也難怪科莫曾經在發佈會上明確表示,特朗普是新冠病毒的“幫兇”。 還是政治化產物
這張海報給了紐約人積極的防疫態度,但是不得不承認,其實紐約州也有 “甩鍋”之嫌。
首先,紐約之所以為成為重災區,其實也跟前期不夠重視有關。就在紐約出現第一例確診病例後5天的3月5日,紐約市市長德布拉西奧還親自到紐約的地鐵裏“秀”了一把,稱搭乘地鐵很安全,大家不需要做特別的防護措施。
△德布拉西奧鼓勵市民不要害怕病毒,維持正常生活
可是3月14日,9天后,紐約市在跟外國使團的會議上就承認紐約已經出現了社區感染,所有人都應該假設自己已經和病毒進行了接觸。也就是説,僅在一週以後,紐約市就已經放棄了防止病毒擴散。而在3月20日,也就是市長作秀後兩週,紐約就宣佈了最嚴格的居家限制,要求人們直接在家隔離。
其次,紐約到目前仍然是全美因為新冠病毒感染死亡最多的地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紐約是新冠病毒最早擴散的地區,經驗不足,此外,紐約在養老院也成為了新冠病毒無情肆虐的地方。然而養老院,在這張海報裏卻沒有提及。
“忘掉政治”,但本身就是政治。
這也映襯出另一個問題。美國傳染病學家福奇在接受採訪時就表示,如果美國各州對新冠狀病毒沒有一致的回應,美國將有繼續“悶燒”的危險。
福奇用划船隊比喻應對新冠狀病毒的美國。他指出,如果想要贏得比賽,所有參賽者必須做到節奏一致。福奇認為,美國經常將決策權留在地方一級。而各個州、城市對新冠狀病毒的反應差異很大。所以,國家的抗疫工作無法一致是真正問題所在。
這幅海報其實也正説明,民主黨和共和黨,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直到現在,仍然沒有走到一起,一致對外,抗擊疫情。如果讓政治持續影響美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政策和進程,美國的防疫形勢,將依然嚴峻。因為,這就像是盛水的木桶,不管最高一塊“木板”紐約州現在做得再好,盛滿的水也會從最低的那塊木板上溢出去。(央視記者 徐德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