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勁松北社區,如今正緊鑼密鼓開展老舊小區綜合改造。為保證改造效果,同時留住鄉愁,屬地政府和設計單位不厭其煩修改方案,預計能為居民留下60多棵心心念唸的老樹。
國貿南側3公里,36棟硃紅色老樓就是勁松北社區。它始建於1978年,至今已有40多年了。
老歸老,但它可是個明星小區。兩年前,本市在這裏開啓了全新嘗試——告別政府大包大攬,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改造。2019年底,示範區驚豔亮相,迎來全國各地數百批參觀者。
今年,改造範圍將擴大到整個勁松北,方案經社區議事會討論,並完成了公示。勁松街道辦相關負責人何海軍説,此次工程將移栽房前屋後的100棵楊柳、槐樹,其中包括11棵存在安全隱患的病死樹。
工程正式啓動時,30多位居民不願意了!“樹雖不名貴,可是和我們相伴多年,實在捨不得。”老住户姜女士表達了不捨之情。
一時間,改造陷入兩難。“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我們對黨的性質和宗旨進行了再認識,深刻領會到,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勁松街道工委負責人説:“小區改造是為居民造福,在實施過程中,就更要努力把實事辦好。”
已經反覆打磨的方案,又拿出來重新修改。街道、社區、設計方和居民,多次召開協調會,梳理改造點位,在保證改造效果的前提下為居民留住鄉愁。
——全面評估樹木。11棵病死樹存在嚴重安全隱患,迅速完成移栽手續,須在汛期前伐除以保證居民安全。
——調整道路走向。原方案中橫平豎直的小區內部道路,在調整中變得曲彎有情,儘量繞過原生樹木。這樣一來,60多棵承載着居民回憶的老樹,被原地保留下來。
——補植彩葉樹種。小區改造中將加裝電梯、增設停車位,因此仍無可避免要移栽一部分老樹。這些點位附近將補植新的彩葉樹,小區環境變得更美,還避免了飛絮。
以前討論方案時,社區總是邀居民去議事廳提意見。“居民不是專業人士,有時對圖紙上的方案沒概念,容易造成理解偏差。”何海軍説,現在不一樣了,設計人員拿着圖紙,帶居民一同開展參與式、沉浸式設計,一次次踏勘現場,解釋設計的初衷和效果。
新的小區改造方案中,星星點點的綠色遍佈勁松北社區,不但利用廢棄邊角地見縫插綠,還將因地制宜搞垂直綠化。改造後的綠色面積將增加2200多平方米,綠地覆蓋率提升近30%。如今,方案仍在進一步深化和完善,在反覆推敲中日臻完善,希望帶給居民更多的舒適和便利。
來源 北京日報 | 記者 朱松梅
編輯:高珊珊
流程編輯 邰紹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