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結束非洲訪問歸國僅一天之後,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1月11日至16日開啓對緬甸、印度尼西亞、文萊和菲律賓等四國的訪問,並將實現疫情以來對東盟十國雙邊線下交往全覆蓋。
在訪問印尼期間,王毅提出踐行真正多邊主義的“四個堅持”和“三個反對”,備受國際社會關注。他強調,只有踐行真正多邊主義,才能維護好世界的和平、穩定和發展,推行偽多邊主義,只會製造新的分裂、引發新的衝突,國際社會對此應加以警惕。
王毅同印尼外長蕾特諾舉行會談 來源:外交部網站
當世紀疫情疊加百年變局,當多邊主義不斷遭遇“逆風”,歷史似乎總是在重要的時間和地點更能勾起人們的回憶與反思。六十多年前,正是在印尼舉行的萬隆會議上,亞非國家合力通過多邊主義、主權平等原則嘗試解決國際問題。面對風雲詭譎的國際形勢,會議形成團結、友誼、合作的萬隆精神並提出處理國家間關係的十項原則。
有分析人士認為,當國際社會再次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中方在印尼這一特殊之地再提多邊主義的“真偽之辨”,既是對外表明自身的堅守,更是強調堅持《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尊重各國主權和道路的真多邊主義,方為推動國際關係朝正確方向發展的關鍵動力。
不可否認,與真多邊主義相對的偽多邊主義同樣存在於當前國際關係之中。“少數國家打着多邊旗號糾集盟國打壓別國,其實質充滿排他性,並不符合多邊主義精神。”外交學院副院長高飛認為,中方適時闡明多邊主義的真偽,有助於國際社會更好辨別個別大國強調回歸“多邊主義”時,究竟是迴歸由少數國家主導的偽多邊主義,還是迴歸體現開放包容的真多邊主義。
除了在概念上釐清“真偽之辨”,中國外長正通過此次東南亞之行以實際行動進一步闡明自身選擇。從歡迎緬甸接任中國—東盟關係協調國,到支持印尼擔任2022年二十國集團主席國,再到支持文萊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中方不斷強調多邊機制的重要性和東盟在區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
對此,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表示,東盟各國從體量上看遠小於中國,但中方始終尊重東盟國家在區域合作和多邊機制中的重要作用,體現出中國不斷踐行對大小國家一律平等這一多邊主義的重要原則。
從具體合作層面看,隨着中國與東盟友好交往邁入“而立之年”,抗疫與發展成為時下雙方合作的重要主線。在抗疫合作中,中國與緬甸達成共識將繼續根據緬方需要提供抗疫物資,與印尼達成共識將繼續推進疫苗研發、採購和生產合作。在發展合作中,中國和印尼決定深入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球海洋支點”構想,中國和文萊決定穩步推進恆逸石化和“廣西—文萊經濟走廊”兩大旗艦項目。
王毅同緬甸國務資政兼外長昂山素季舉行會談 來源:外交部網站
有評論指出,縱觀抗疫到發展的一系列合作,中國與東盟國家互不彼此設限、互不附加條件成為最明顯的特徵。“無論是團結抗疫還是疫後經濟復甦,合作的必要性對於中國和東盟而言都不言而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副所長藍建學分析稱,“問題的關鍵在於,雙方能在真正多邊主義的框架之下,由易到難對合作的方向與方式進行探討。在疫情防控上充分考慮對方的需要,在發展方向上積極進行戰略對接,絕非簡單粗暴地將自身設立的規則強加於人。”
展望中國與東盟在後疫情時期的合作,雙方共同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儘快生效無疑成為外界關注的重點之一。作為由東盟主導、歷經八年談判終於簽署的區域合作協定,為身處疫情陰霾中的世界帶來一抹難得的亮色,也標誌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經濟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揚帆啓航。
觀察家認為,中國與東盟如何使這一重要區域自貿協定高質量落地,不僅關乎區域內部踐行多邊主義的平台,更將產生外溢效應,使得多邊機制在逆全球化思潮下展現出自身的吸引力。
“多邊主義並非空談的理念,更需要解決實際的問題。”外交學院亞洲研究所所長郭延軍指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是中國和東盟共同踐行多邊主義的重要平台和路徑,並將釋放全球最大自貿區紅利,為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完善疫後全球經濟治理提供重要參考。
來源:中國新聞社
作者:黃鈺欽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李林蔚 題圖來源:外交部網站
來源:作者: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