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瀟湘日報》刊登了一篇文章:《男子湖師大畢業後蝸居20年堅持復原,每天花費不超10元,想做千古文人,還想獲諾貝爾獎》。
首先光是“蝸居20年堅持復原《紅樓夢》”,此人就讓人敬佩!假設人的壽命是100年,去掉少年無知的20年,再去掉晚年多病的20年,那麼只剩60年的光景,該男子又從中拿出三分之一專注做一件事,佩服!
然後“每天花費不超10元”,令人不可思議:他是如何做到的?
或許你認為他節儉,但細算下來是不夠的。人一天吃三頓飯,早飯吃好,午飯吃飽,晚飯吃少,倘若頓頓只吃饅頭米飯喝開水,10元足矣或還有結餘,但凡加個菜就不夠。一天花費不超10元,而且堅持了20年,不可思議!
最後“想做千古文人,還想獲諾貝爾獎”,這是他的夢想。
有夢想是好的,哪怕不切實際,不有那麼一句話嗎“人要有夢想,萬一實現了呢”!況且成為文人與獲得諾獎並非天方夜譚遙不可及,莫言不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嗎。尊重夢想,因而夢想不用多説,後文不再贅述。
對於善始不善終,古人早有定論。《詩經·大雅·蕩》:“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貞觀政要·卷一》:“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兩句話都在説做事善始者多,善終者少——一開始信心十足,到後面不了了之。
比如,“改天我請你吃飯”你一定常常聽到這樣的話,可一年過去了也沒等到“改天”。改天究竟是那一天,當年語文老師沒有解釋清楚,讓人遺憾。
雖説是一句“客套話”,但總覺得好玩——説話時斬釘截鐵不容更改,甚至馬上要與你籤協議,你若禮貌婉拒,他還説“你是不是瞧不起我”,最後……哈哈。
關於復原言歸正傳,這位湖師大畢業生是如何堅持20年復原《紅樓夢》的呢?
(《瀟湘日報》)“一間5平米的出租房,裏面被一張牀、一個衞生間、一張書桌几乎“填滿”。在這裏,47歲的唐國明已經寫了20年。為省錢,他堅持每天不吃午飯,一天花費不過10元”。就是這麼堅持的。
是,他叫唐國明,1973年出生於湖南邵陽一個農村,有個妹妹叫唐秀蘭。14歲萌生復原《紅樓夢》的想法,從2001年大學畢業到2020年,一直在全身心投入復原工作。
“我是還原,不是續寫。再過一千年也續寫不出來!”唐國明説。他認為程高本《紅樓夢》後40回是曹雪芹和別人續寫的糅合。他做的就是把續寫部分剔除,留下曹雪芹的原文部分,一共20回,這樣就算還原。在此有必要介紹《紅樓夢》的兩個番外知識:
對《紅樓夢》的作者是否是曹雪芹有爭議。以胡適為首的支持派認為,史料自證即原著第一回作者(曹雪芹)自序及署,以戴不凡為首的反對派認為,曹雪芹生活的年代與遭遇不可能寫出《紅樓夢》。
《紅樓夢》有兩大體系。一個是清代“脂硯齋”的80迴帶有點評的“脂硯本”,另一個是由清代程偉元、高鶚經過整理補綴的120回沒有點評的“程高本”,也正是唐國明要復原的那本。
如何復原唐國明説的“還原”,事實上,就是從後40回中找出並刪去程高二人補綴的,保留原有的曹雪芹部分。這裏有個問題:他怎麼知道哪裏是曹雪芹寫的、哪裏是程高補綴的?
據他説,第一次讀《紅樓夢》就發現後40回有些不對勁,好像自己有種天生的“嗅覺”一樣。後來多次閲讀研究後,他認為自己具備了分辨能力,便開始着手還原後40回中曹雪芹的部分。
終於在2016年,他的《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復原:第81至100回》出版(團結出版社)。據他説,現在在努力把在之前基礎上的《紅樓夢·唐國明考古復原曹雪芹百回本》出版。
關於節儉唐國明住在嶽麓山腳下的一個小出租屋子裏,據他説,每月租金350,為了省錢,10多年來,自己每天只吃兩頓飯,從來沒吃過午飯。
“從晚上開始,躺在牀上,有靈感就起來寫,沒靈感就看書。第二天10點鐘早餐。放一包芝麻糊,燒一杯開水,和着雞蛋在碗裏。吃完上網投稿,一直工作到下午五六點吃晚飯。之後回來,躺一個小時。再上網看看哲學、音樂方面的講座。如此往復。”唐國明説。
他靠賣書和稿費,現在一個月收入有1000多,他覺得與之前完全沒收入相比,已經很不錯了,還會繼續下去。“他堅持了那麼多年,也沒看到什麼希望。真不知道怎麼評價他,反正就覺得不值得。”妹妹唐秀蘭説。
筆者的話我未曾有過堅持20年幹一件事的經歷,所以無法或者説無權評價唐國明堅持的對與錯。但是,他的行為讓我的內心感到觸動,不惜忍受飢餓也要堅持,而且一堅持就是20年,期間忍受了多少冷眼與嘲笑無人知曉,精神上的富有在他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因此我由衷的敬佩。
記得梁實秋先生在《乞丐》中寫道:
他們並不擾亂治安,也不侵犯產權,但是説實話,這羣乞丐,無益於税收,有礙市容……乞丐對社會無益,至少也是並無大害……有人認為乞丐是社會的寄生蟲,話雖不錯,不過在寄生蟲這一門裏,白胖的多得是,一時怕數不到他們吧?
誠如梁先生所説,唐國明雖然(目前)沒有為社會創造特別大的價值(並不是説他如乞丐),但至少沒有伸手向父母要錢買車、賣房、甚至是揮霍。比之那些滿口仁義道德背後……的人,他能為一件事堅持20年,事情本身已經是正能量了。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