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鞠峯】
過去40多年間,許多國家謀求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改革,尤其認為中俄英法美5個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權是大一阻礙。昨天,這個機制做出了一個小小的改變。
據法新社4月26日報道,聯合國大會投票通過了一項決議——任何常任理事國行使否決權之後,聯大將在10天之內舉行會議,所有成員將對否決票展開辯論,任何代表都可以對此發表自己的意見。但值得注意的是,聯大針對否決票的會議是不具約束力的。
聯合國193個成員以協商一致的方式通過了該決議。近100個國家共同支持了由列支敦士登提出的這項決議。
列支敦士登代表在聯合國大會發言 圖自外媒
該決議從兩年前就開始籌劃,但俄烏軍事衝突2月底爆發後被積極推動。然而,列支敦士登駐聯合國大使克里斯蒂安·韋納韋瑟堅稱該決議“不針對任何人”。他只説該措施將“建立一個新程序”。
“這不是針對俄羅斯的,”韋納韋瑟再次強調,該決議“促進聯合國發揮其功能,促進多邊主義,促進我們所有人在國際和平與安全問題上發聲,無論是不是’五常’、是不是安理會成員。”
然而,聯大針對否決票的會議是不具有約束力的(non-binding)。就算所有成員國在這道新增的程序中發表反對意見,也不能迫使常任理事國放棄投出的否決票。甚至,一票否決的常任理事國有權利不回答其他國家提出的質疑。
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大使對法新社表示,該措施旨在讓常任理事國使用否決權推翻安理會決議時“付出更高的政治代價”。還有一位大使認為,這會把一票否決的使用“置於陽光下”。
“五常”中的美國、英國和法國支持了這項決議。此外,烏克蘭、日本、德國等也加入支持隊伍。
俄羅斯和中國都沒有支持該決議,其中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外交官對媒體表示,這將進一步“分裂”聯合國。巴西和印度同樣反對。俄方還認為,否決權對於聯合國的工作效率至關重要,而且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已經對其行動做出足夠的解釋,無需再開會為自己辯護。
這項決議會對美國和俄羅斯造成更大“影響”——公開統計顯示,從1946年至2022年2月,俄羅斯(及蘇聯)投出120次否決票,美國82次。而英國、中國、法國則少得多,分別是29、16和16次。
美國出於“美國優先”濫用否決權的情況不勝枚舉,最近一次在前年。2020年9月,一項有關外國武裝分子與“伊斯蘭國”等組織作戰的決議草案被美國一票否決,而且安理會其他14個成員國均投票贊成。而美國因為主張將外國“聖戰”分子遣返原籍國,所以動用了否決權。國際反恐的努力因為美國而蒙上陰影。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