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9日電截至今天,新冠病毒已奪走至少89萬條生命,造成2700多萬人感染。持續蔓延的疫情讓多國陷入至暗時刻的同時,突顯人類命運休慼相關,唯有團結合作、共克時艱,人類才能最終戰勝病毒。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中,中國高效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努力受到關注,“中國速度”和“中國經驗”獲得國際社會高度肯定。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國積極推動國際合作,展現“中國精神”和“中國擔當”,為全球抗疫貢獻着“中國信心”“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中國精神”注入信心
中國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數據顯示,截至9月8日24時,中國內地現有確診病例165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超8萬例。
作為疫情發生以來全球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抗疫的重大戰略成果無疑為世界其他國家抗擊疫情注入了信心和希望。
“中國市場正在恢復,這個國家的經濟顯現出韌性。我們充滿信心。”霍尼韋爾航空航天集團亞太區總裁林世偉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
世界衞生組織助理總幹事任明輝日前在日內瓦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中國在抗擊新冠疫情方面提供了有益經驗,積極參與抗疫國際合作展現了負責任大國擔當。中國取得的成果讓世界對抗擊疫情更有信心。
“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做得比中國更好。”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説,整個世界都感謝並讚賞中方應對疫情的努力與成效。
世衞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在7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指出,中國成功抗疫過程中有三方面“特別突出”。其中,最打動人的是中國人民的個人責任感。
艾爾沃德指出,當談到為防控疫情所做的犧牲時,中國人民認為這是他們對國家和全球應盡的責任,這非常令人欽佩。另兩方面的突出經驗是中國對公共衞生基礎設施的巨大投入,以及在病例數下行情況下仍持續提高疫情應對能力。
英國醫學期刊《柳葉刀》不久前發表社論説,應對新冠疫情需要各國進行開放式協作;中國已基本控制住本國疫情,其他國家可以學習中國在這方面的成功經驗。
美國休斯敦貝勒醫學院教授彼得·霍特茲指出,中國為阻止疫情向境外蔓延,採取了非常嚴格的隔離和檢測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是中國對全世界抗疫的重大貢獻。
塞爾維亞軍事醫學院流行病學研究所副所長熱利科·亞德拉寧高度評價中國應對疫情的態度和速度,認為中國政府和民眾為抗擊疫情作出的努力值得尊敬。
“中國智慧”提供借鑑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曾指出,在抗擊新冠疫情過程中,中國人民“為全人類作出了貢獻”。面對新冠疫情這一全球公共衞生安全危機,中國既對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對全球公共衞生事業盡責,堅定與世界攜手抗疫,作出了重要貢獻,提供了有益經驗。
第一時間向世衞組織、有關國家和地區組織主動通報疫情信息,第一時間向全球分享病毒全基因序列、核酸檢測引物探針序列,第一時間公佈診療方案和防控方案,第一時間開展疫情防控專家國際合作……中國的做法讓越來越多的國家真切體會到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重要性。
中國堅持向科學要方法、要答案,在50天內探索形成了7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發表了數以千計的科研論文,這些以巨大犧牲和代價換來的寶貴經驗,被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其他國家、國際和地區組織,為全球抗擊疫情提供了具有重要價值的指南。
今年以來,中國同其他國家、國際和地區組織開展疫情防控交流活動70多次,為超過180個國家舉辦衞生專家專題視頻會議,開設疫情防控網上知識中心並向所有國家開放,毫無保留同各方分享中國防控和救治的經驗。
委內瑞拉巴爾加斯醫院腎病和內科專家埃爾南德斯説,目前世界上許多正與新冠病毒做鬥爭的國家對於病毒的瞭解和應對方法都是基於中國的數據和經驗,“這些數據和經驗對人類的貢獻毋庸置疑”。
“向中方專家尋求建議,是防控疫情最好的辦法,”塞爾維亞傳染病和熱帶疾病醫院院長戈蘭·斯特萬諾維奇説,“我們已和中國同事多次溝通……任何信息交換對我們而言都有效且必要。”
疫苗、診斷工具和治療方法極為重要,但世衞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曾向全球發出呼籲:要真正發揮效用,還必須有另一個基本要素,那就是團結互助。
在第73屆世界衞生大會上,習近平主席表示,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擔負性作出中國貢獻。瑞士西區經濟發展署前署長、中國問題專家菲利普·莫尼耶對此印象深刻,認為這將惠及發展中國家,是對人類的巨大貢獻。
西班牙藥品和醫療產品管理局人用藥物部門主任塞薩爾·埃爾南德斯非常讚賞中國在分享相關信息方面的舉措。他對新華社記者説,中國科研人員的研究成果增加了人類對新冠病毒的認識,“讓其他國家的科學家不需要再重複中國科研工作者已經走過的路”。
在全球攜手抗疫的過程中,中國企業也在積極參與。比如中國三葉草生物製藥有限公司正與英國葛蘭素史克疫苗公司在重組蛋白疫苗方面開展研發合作;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與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合作開發的一款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成為德國首款獲批進入臨牀試驗的新冠候選疫苗。
《哈薩克斯坦實業報》總編輯謝利克·科爾容巴耶夫評價説,這些舉措充分展示了中國促進國際抗疫合作的決心和擔當。新冠疫情大流行下,唯有各國精誠團結、緊密合作才能應對如此嚴峻的公共衞生事件。中國無疑為各國加強合作樹立了典範。
“中國馳援”傳遞力量
正是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把中國與世界各國緊緊聯繫在一起。
在中國抗擊疫情最危急的時刻,國際社會紛紛表達温暖和善意。疫情在全球多點暴發後,中國在自身疫情防控面臨巨大壓力的情況下,盡己所能為國際社會提供援助。
面對一些國家和地區疫情上升態勢,習近平主席開展“雲外交”,通過電話、信函、視頻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同各國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保持溝通,推動全球團結抗疫。
世界貿易組織發佈報告稱,自疫情暴發以來,全球多個國家禁止或者限制口罩、手套等醫療防護設備出口。但中國即便是在疫情防控形勢最嚴峻的時候,也從未出台過這樣的限令。
中國的大型運輸機運-20“鯤鵬展翅”飛出國門,將緊缺的抗疫物資送到最需要的地方。不僅如此,中國政府還通過鼓勵航空公司“客改貨”、增加中歐班列班次密度、開闢國際快船運輸渠道等,不斷打通防疫物資“補給線”;多個城市開啓出口防疫物資綠色通道,即到、即報、即查、即放,實現通關“零等待”。在全球抗疫的關鍵時刻,中國生產的防疫物資每天都以最快速度運往急需的國家和地區。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復工復產,中國堅持深化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加強同經貿夥伴溝通協調,優先保障龍頭企業和關鍵環節恢復生產供應,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斯蒂芬·佩裏評價説,這種合作和開放的態度,在未來應對全球性問題時也是各國應該堅持的方向。
目前,中國防疫物資已被送往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已向32個國家派出34支醫療專家組,向150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283批抗疫援助;面對世衞組織最大出資國美國宣佈“斷供”,中國向世衞組織提供5000萬美元現匯捐助;暫緩77個有關發展中國家今年5月1日至年底到期的債務本息償付……為國際社會共同抗擊疫情提供了巨大支持和堅強保障,堪稱新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全球緊急人道行動。
從3月15日至9月6日,中國總計出口口罩1515億隻、防護服14億件、護目鏡2.3億個、呼吸機20.9萬台、檢測試劑盒4.7億人份、紅外測温儀8014萬件,有力支持了全球疫情防控,以實際行動幫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萬人的生命。
在澳大利亞,中國企業華大基因的新冠病毒檢測設備正在幫助該國疫情最嚴重的維多利亞州抗擊疫情。澳大利亞希柳斯醫療公司首席執行官馬爾科姆·帕門特説,如果沒有這些設備,該公司近幾周不可能在維州做到一天進行8000次新冠病毒檢測。澳主流媒體《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評論説,“一些醫療專業人員坦言,這些設備挽救了許多生命,如果沒有它們,新冠病毒的傳播在澳大利亞將會更加嚴重”。
在非洲,“中國真正做到了同非洲人民站在一起、共克時艱。”肯尼亞執政黨朱比利黨總書記拉斐爾·圖朱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他認為,非洲疫情防控的成果,離不開來自中國的醫療隊和抗疫援助物資。他説,當下單邊主義甚囂塵上,中國作為多邊主義的堅定捍衞者,正用行動詮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同時積極支持世衞組織領導的全球抗疫事業。
人類禍福相依、寰球同此涼熱。在大規模傳染病這個人類共同的敵人面前,只要一個國家還有疫情,全球抗疫就沒有結束。重大危機面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團結合作才是人間正道。(執筆記者:郭爽;參與記者:陳俊俠、張家偉、嶽東興、白旭、劉曲、楊臻、呼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