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廣播協會(NHK)消息稱,日本行政改革擔當大臣河野太郎10日下午召集記者會,正式宣佈自己將參選自民黨總裁,成為了繼前政調會長岸田文雄、前總務相高市早苗之後的第三位宣佈參選者。
NHK報道截圖
親美又對華強硬的河野太郎一直是呼聲最高的首相熱門人選,有“網紅大臣”之稱,在社交媒體上擁有的粉絲數量超前首相安倍晉三。
雖然河野太郎10日才官宣參選,但日本首相菅義偉3日宣佈棄選自民黨總裁後的次日,就已經向周圍人士透露了他支持河野太郎的意向。河野也隨即表明了他準備出馬的態度。
在《日本經濟新聞》8月27日至29日進行的輿論調查中,針對“下一任最適合自民黨總裁人選”的回答中,河野太郎以16%的支持率排名首位。岸田文雄則以13%的支持率排在第三位。
河野太郎正式宣佈參加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圖源:視覺中國
一年前向“五眼聯盟”納上投名狀
河野太郎生於1963年,現年58歲,畢業於美國喬治敦大學,英語流利。其祖父河野一郎擔任過副總理等職,其父河野洋平擔任過副首相、內閣官房長官等職。
河野家族是日本政壇上著名的知華派,但是河野太郎對華態度卻截然相反。
10日,自民黨總裁選舉的候選人記者招待會上,河野太郎提到了對華策略。
在中日領土糾紛問題上,河野太郎聲稱,中國的“擴張傾向”應該受到遏制,“我們將建立一個框架,以應對單方面改變現狀和加強威懾的企圖。”他宣稱,將與共享“民主、人權、法治”等基本價值的美歐聯合應對中國。
不出所料,這與河野太郎在過去幾年中對華強硬的做法完全吻合。
2017年8月,河野太郎剛剛當上日本外相,到菲律賓參加東盟外長會議時就迫不及待地公開指責中國在南海的維權行為,還稱日本堅決支持美軍在南海地區的“自由航行”及“作戰行動”;
2019年,河野太郎當上防務大臣之後,又在年底訪華前夕公然叫囂“中國在南海的做法不符合現行國際秩序,國際社會必須採取行動,迫使侵略者付出代價”;
2020年,河野太郎為美國的反華戰略再打配合戰,聲稱“如果中國企圖改變南海現狀,那麼必將為此付出高昂代價”。
同年8月,河野太郎向“五眼聯盟”納上投名狀,希望能讓日本加入其中,成為其情報網的第六隻眼……
河野太郎會見訪日的蓬佩奧
雖然河野太郎在政壇上獲得了所屬的麻生派和其他派系部分年輕人的支持,在民間輿論調查中也獲得較好的成績,但自民黨內多數派閥的意見仍未統一,新首相“接班”還處在一片混亂中,日本政壇再次走到“大洗牌”的邊緣。
誰當首相,影響不大
“誰是日本下一任首相,對中日關係影響不大。”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梁雲祥告訴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現下和預測將來的中日關係,“政冷經熱”最為恰當。因為這種狀態不僅揭示了中日關係在冷戰結束後的跌宕起伏,也預示着未來的格局和走向,不會因政黨和政客的更迭而改變。
看待中日關係應該從它的基本結構來看。梁雲祥指出,從過去中日邦交正常化的49年發展來看,“冷戰”結束是中日關係發生根本性變化的重要條件。在“冷戰”結束前,中日關係雖偶有摩擦,但都能暫時擱置。同時,中日在經濟上互補性強,中國需要日本的資金、技術援助,日本需要中國的市場和初級產品。在這樣的背景下,當年就已經存在的歷史問題、釣魚島領土主權問題等都得到了低調處理。
“冷戰”結束後,這種微妙的平衡被打破了。隨着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中國GDP已經反超日本,中日經濟互補性下降,競爭性卻增強了。
在新冠疫情席捲全球的這一年多時間裏,日本配合美國對中國香港、台灣和新疆等地事務指手畫腳,中日關係又遇風霜。
但是,作為東亞兩個最大的經濟體,雙方仍然有合作的需要和意向,在經濟、文化等領域仍有共同利益,雙方在避免衝突方面擁有共識。
“政冷經熱的結構性矛盾在可預見的將來無法徹底消除,由此可見,日本政壇的人事變動幾乎不會影響中日關係。”梁雲祥分析稱,接下來,自民黨繼續執政幾乎沒有懸念,目前的候選人都出自自民黨,都屬於保守派,他們任何一個人將來擔任首相最多隻有性格或是處事手段上的不同,基本對外政策不會因人而異。
“我們都希望選一個對中國友好的人,但是兩國基本利益結構已經定型,”梁雲祥説,“就算候選人再怎麼喜歡中國,他一旦坐到了首相位置上,就必然要從國家利益和國民情感等諸多因素考量對華關係。”
有網友表示,中國GDP反超日本已經十年了,早已不用過度關注誰會成為下一屆日本首相了,“只要日本對華政策不觸及中國底線,日本首相誰愛當誰當”。
梁雲祥對此表示認可,並提醒,日本作為我國重要的鄰國,我們有必要對其政黨制度、主要候選人的外交政策有所瞭解,但點到為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