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內媒體5月10日報道,當地時間5月9日,歐洲議會議員米克·華萊士在社交媒體上發佈視頻,不僅呼籲歐盟理性看待與印度的關係,切勿聽從美國“蠱惑”把印度當“反華”工具,還直言中國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歐洲。
華萊士在視頻中表示:“如果我們把印度作為遏制中國崛起的工具,讓印度看起來像個好人,而中國看起來像個惡人,那麼這種想法就是荒謬至極。中國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聞所未聞的奇蹟,更重要的是,中國不是靠侵略、轟炸或制裁任何國家來實現他的進步。中國有太多地方拿得出手,我們也有太多地方要向他們學習。”
“反觀印度,其人權紀錄糟糕得多。”華萊士直言道:“如果你非要對比這兩個國家,那就看看他們如何應對新冠疫情的吧。在美國的要求下,歐盟利用印度來對付中國,無異於走上絕路。為了對付中國,歐盟打着和印度有共同價值觀的幌子合作,實在可笑。我們應該實事求是地看待和印度的關係,歐盟就不要再裝了。”
華萊士發表這番言論的背景是,時隔8年,印度和歐盟同意重啓雙邊自由貿易談判。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5月8日,印度總理莫迪和歐盟27國領導人舉行了視頻會晤。雙方還在會後發表了聯合聲明表示:“歐盟和印度同意恢復自2013年中斷的雙邊自由貿易談判,同時,雙方還將就單獨的‘投資保護協議’和‘地理標誌協議’開展談判工作。”
而包括美聯社、路透社在內的外媒卻認為,印歐此舉,是為對抗“強勢崛起”的中國。比如,路透社5月8日在文章中寫道,“對中國的擔憂讓歐盟和印度走得更近了”,中國以“軍事存在日益增加的競爭大國”面貌崛起,這讓美國、歐盟等西方國家感到“恐慌”。而歐盟同意和印度重新展開談判,旨在藉助印度的地緣位置加強西方國家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並以此“對抗”中國。
對此,華萊士在5月9日的視頻中直言:“擁有近6000年曆史和14億人的中國,在人類進步的每個指標上都幾乎超過了北半球國家,我們為什麼不能從中學到點什麼,而不是隻想遏制他的崛起。”
多數網民對華萊士的這番言論表示了贊同。有評論認為,“很大一部分的歐盟外交政策就是徹底地服從美國,這非常不幸,雖然理解政治盟友的重要性,但做美國的盟友意味着要優先滿足美國的利益,而不是為了歐盟的利益。”
還有印度網民表示,“如果印度政客有華萊士的百分之一的誠實就好了,在印度,不單單新冠疫情,政府朝令夕改的税收政策,暴民私刑,少數民族的境遇等等都比中國差很多。但即便如此,印度政府仍然只想着和中國競爭。”
或許正如德國前總理、綠黨前主席費舍爾所言:“中國正在成為世界的主導力量,這對美國和歐洲以及其他地區的盟友而言,不是令人愉快的前景,但中國經濟社會只會越來越繁榮穩定。”而針對中歐相關問題,早些時候,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就曾表示,中歐投資協定不是“恩賜”,是互利互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