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重磅文件公佈!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將超80

由 亓官天亦 發佈於 綜合

2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全文公佈,文件提出,到2025年,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在2020年基礎上繼續提高1歲左右,展望2035年,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0歲以上。此外,涉及民眾看病就醫用藥,以及醫療事業、健康產業的一系列重要舉措也隨之公佈。

資料圖:老年人在社區內運動。

這些數字要知道

——2035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達80歲以上

規劃介紹,2015年至2020年,人均預期壽命從76.34歲提高到77.93歲。規劃提出,到2025年,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在2020年基礎上繼續提高1歲左右,展望2035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0歲以上。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38.5%

規劃提出,到2025年,中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要提高到25.0%。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38.5%,15歲以上吸煙率下降到23.3%。

資料圖:醫護人員為兒童患者檢查視力。馬銘言 攝

——兒童青少年近視率每年降0.5個百分點以上

到2020年,中國兒童青少年的總體近視率達到52.7%,規劃提出,到2025年,這一比例力爭每年降0.5個百分點以上。

——地級以上城市空氣優良天數比達87.5%

規劃顯示,2025年,地級以上城市空氣優良天數比達87.5%,地表水達到或好於Ⅲ類水體比要達到85%。

——國家和省級健康縣區比例不低於40%

國家和省級健康縣區比例不低於40%。進一步推進健康促進醫院建設,二級以上醫院中健康促進醫院比例不低於50%。

就醫用藥將有這些利好

——減輕生育醫療費用負擔

規劃提出,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完善相關配套支持措施。繼續做好生育保險對參保女職工生育醫療費用、生育津貼待遇等的保障,做好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生育醫療費用保障,減輕生育醫療費用負擔。

資料圖:準媽媽做瑜伽。中新社發 陳文 攝

——開展孕育能力提升專項攻關 做好不孕不育診治

醫療衞生機構開展孕育能力提升專項攻關,規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做好不孕不育診治服務。支持婦幼保健機構整合預防保健和臨牀醫療服務。

——加強抑鬱、睡眠障礙、老年痴呆等干預

規劃提到,加強抑鬱症、焦慮障礙、睡眠障礙、兒童心理行為發育異常、老年痴呆等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干預。完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將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納入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擴大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採範圍

完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擴大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採購範圍,落實集中採購醫保資金結餘留用政策,完善短缺藥品監測網絡和信息直報制度,保障兒童等特殊人羣用藥。

資料圖:自動發藥機。餘丹菲 攝

——推進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

完善國家藥品標準體系,推進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建立符合中藥特點的質量和療效評價體系。構建藥品和疫苗全生命週期質量管理機制,推動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

——針對腫瘤等推動建立多學科診療制度

規劃提到,針對腫瘤、多系統多器官疾病、疑難複雜疾病等,推動建立多學科診療制度。鼓勵將麻醉、醫學檢驗、醫學影像、病理、藥學等專業技術人員納入多學科診療團隊,提升綜合診治水平。

這些政策動向要了解

——基本建成強大公共衞生體系

規劃提出,要基本建成能有效應對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適應國家公共衞生安全形勢需要的強大公共衞生體系。此外,穩妥有序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加強全流程管理,確保接種安全,逐步提高人羣接種率。

資料圖:居民進行核酸檢測。馬銘言 攝

——加強疾控人才建設 提升流調等核心能力

規劃提出,開發退休醫務人員人力資源,支持城市二級以上醫院在職或退休醫師到鄉村醫療衞生機構多點執業或開辦診所。加強疾控骨幹人才隊伍建設,提升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等核心能力。完善公共衞生人員准入、使用和考核評價等機制。

——支持嬰幼兒隔代照料、家庭互助等照護模式

支持有條件的用人單位單獨或聯合相關單位在工作場所為職工提供托育服務。加強對家庭的嬰幼兒早期發展指導,研究出台家庭托育點管理辦法,支持隔代照料、家庭互助等照護模式,鼓勵專業機構和社會組織提供家庭育兒指導服務。

資料圖:某醫院門診樓。中新社記者 殷立勤 攝

——實施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

規劃提到,實施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提升地市級以上中醫醫院優勢專科和縣級中醫醫院特色專科服務能力,力爭全部縣級中醫醫院達到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

——鼓勵社會力量在這些領域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

鼓勵社會力量在醫療資源薄弱區域和康復、護理、精神衞生等短缺領域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引導促進醫學檢驗中心、醫學影像中心等獨立設置機構規範發展,鼓勵有經驗的執業醫師開辦診所。

——推動健康旅遊,加快健康旅遊基地建設

推動健康旅遊發展,加快健康旅遊基地建設。選擇教學科研資源豐富、醫療服務能力強、產業實力雄厚的城市或區域,以高水平醫院為基礎,完善綜合協同政策,打造健康產業集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