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美國“印太戰略”帶來嚴峻現實威脅 亞太地區安全環境趨於惡化

由 烏雅建義 發佈於 綜合

近年來,美國極力推銷其“印太戰略”,以維護“自由與開放秩序”為由,組建各種冷戰色彩濃厚的“小圈子”,已經給亞太地區安全和穩定帶來了嚴峻現實威脅,亞太國家間關係更加呈現陣營化、意識形態化特徵,地區安全環境趨於惡化,擦槍走火或爆發衝突的風險加速上升。

第一,亞太地區主要力量日益走向陣營化,美太平洋盟友與大西洋同盟聯動,集團政治加強。在自身國內政治需要和美國強勢拉攏共同作用下,美國在該地區盟友在戰略選擇和和防務安排上進一步向美靠攏。

4月的北約外長會首次邀請日韓兩國外長參加,預計6月的北約峯會上日韓澳新首腦都將與會。而本月初,韓國宣佈作為正式會員加入北約合作網絡防禦卓越中心,成為首個加入該機構的亞洲國家。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訪英期間雙方簽署了《互惠准入協定》,深化兩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合作。英國外交大臣近日在演講中鼓吹“全球性的北約”,“北約全球化”論調值得警惕。無論是北約向亞太擴張,還是美國聯手盟友圖謀打造所謂“亞洲版北約”,都將加劇亞太地區分裂趨勢,將歐洲亂局引入亞太,惡化亞太地區的安全局勢。

第二,亞太各國軍備競賽更趨激烈,高精尖和戰略武器將加速發展。當前,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多邊機制和戰後秩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亞太國家對地區安全環境評估也趨於嚴峻,不安全感加強,多國內部主張增加防衞開支的呼聲高漲,急於強化自身防務能力或尋求安全再保證。日本通過2022年度預算案,其中防衞費用達到5.4萬億日元,打破了此前“防衞費佔比不超過國內生產總值1%”的慣例。

各國也紛紛佈局,加緊升級武器系統,並增強在電子戰、網絡戰、太空戰等新領域的實力。韓國已決定引進美製新一代“標準—6”艦空導彈作為海軍反導攔截武器,這將極大提升其驅逐艦防空能力和反彈道導彈能力。美英澳“三方安全夥伴關係”宣佈合作研製高超聲速和反高超聲速武器,幫助澳提高電子戰能力。東南亞國家爭相擴大軍事開支,採購先進武器裝備,如泰國提出有意購買美國F-35隱形戰鬥機。而美國已批准2022年“對外軍事資助”項目為東南亞國家提供1.29億美元的援助,超過歷年額度。可見,亞太國家軍備競賽既是各國基於地區緊張局勢的本能反應,更是美國在背後對地區國家挑動甚至施壓脅迫的結果。

美軍F-35戰鬥機資料圖。圖源:新華社

第三,亞太地區國家泛安全化傾向更為突出,經濟發展議程日益“安全化”。一方面,部分國家將安全概念泛化,以“國家安全”為由干擾國家間合作,多邊主義和區域合作受到一定影響。另一方面,當前美國對俄羅斯出台一系列“史上最嚴厲制裁措施”,將經濟制裁、逆全球化作為武器。亞太國家普遍開始擔心經貿投資合作有一天會成為大國間較量的工具甚至武器,合作意願和動力有所下降。

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各國追求發展時本就更為重視安全問題,尤其重視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可控,技術標準、供應鏈重組等問題都已轉變為國家安全議題。今後,亞太各國為了規避本地區可能出現的大國競爭風險,會進一步採取措施減少對其他國家或市場的過度依賴,通過本地化加強供應鏈的韌性。目前美國正在醖釀兜售“印太經濟框架”,竭力在亞太推動經濟和技術對華“脱鈎”,也會加劇地區經濟合作泛安全化的苗頭,衝擊亞太區域一體化勢頭。

中國將亞太地區視為世界的和平穩定錨、增長動力源、合作新高地,歷來珍視亞太和平穩定與合作發展的環境。中國堅決反對借“印太”戰略分裂地區、製造“新冷戰”,反對借軍事同盟拼湊“亞太版北約”,作為地區最重要大國和主張和平的力量日益發揮着維護地區秩序的壓艙石和穩定器作用。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中方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對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進行了豐富和發展,強調安全是發展的前提,人類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體。該倡議為應對亞太和國際安全挑戰提供了中國方案,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安全領域的生動實踐,得到了多國政要、學者的積極響應和支持。

觀察家們普遍認為,面對全球大變局,中國可攜手東盟等地區力量,一道抵制“陣營對抗”“新冷戰”等逆流,推進亞太各國實現共同安全,縮小該地區日益突出的和平赤字、安全赤字、信任赤字,為世界其他地區建構新的安全框架提供參照,共同謀求世界和平的長久之道。(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副所長 杜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