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4日電(記者徐超 鄧茜)俄烏衝突已持續一個多月,其間美國等西方國家與俄羅斯的制裁與反制裁不斷加碼。分析人士認為,持續的俄烏衝突可能將世界拖入曠日持久的經濟戰泥潭,加速全球金融體系調整,併產生深遠影響。
國際支付系統“被脱鈎” 金融體系動搖
俄羅斯總統普京日前表示,對俄“不友好”國家和地區購買俄天然氣須改用盧布結算,如果拒絕以此方式付款,俄方將視為買方違約,一切後果應由買方承擔。新規定自4月1日生效。
此前,美歐對俄羅斯實施多項金融制裁,包括將俄部分銀行排除出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系統之外,一度導致盧布匯率暴跌。作為回應,俄推出天然氣“盧布結算令”,以穩定本國貨幣和金融體系。
圖為3月24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拍攝的盧布鈔票。(新華社記者白雪騏攝)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一國貨幣可能因通脹、做空、制裁而貶值甚至被棄用,但能源、大宗商品是“硬通貨”。作為資源大國,俄羅斯祭出“盧布結算令”,既是對西方制裁的反制,也是一種擺脱西方主導支付體系的嘗試。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1日訪問印度期間表示,俄印兩國已經實施盧布-盧比貿易支付機制,將使用本國貨幣進行石油、軍事裝備和其他商品的貿易,加大力度擺脱以美元為基礎的支付系統。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3日在接受俄羅斯第一頻道直播節目採訪時表示,使用盧布支付俄羅斯天然氣的相關政策未來也將適用於其他商品的出口。俄羅斯國家能源安全基金會首席分析師尤什科夫認為,屆時國際貿易結算體系或將面臨重構。
國際金融生態碎片化 經濟成本提高
俄烏衝突以來,西方國家與俄羅斯的“政治劃界”蔓延至經濟、金融領域,迫使企業“選邊站”,給經濟全球化帶來逆風,顯著增加全球經濟運行成本。
一方面,包括金融機構在內的不少西方企業決定撤出俄羅斯市場;另一方面,越來越多俄羅斯企業面臨西方制裁,或被限制乃至切斷與西方經濟、金融聯繫。
這是2月24日拍攝的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莫斯科證券交易所的資料照片。(新華社發,葉甫蓋尼·西尼岑攝)
俄羅斯經濟發展部長列舍特尼科夫1日表示,一些俄羅斯大型上市企業在海外的存託憑證將回歸莫斯科金融市場。此前,一些歐美國家證券交易所宣佈暫停俄上市企業的存託憑證交易。
供應鏈諮詢公司Resilinc首席執行官賓迪婭·瓦基勒認為,未來全球供應鏈將不再高效,可能推高全球通脹,加劇民生負擔,拖累世界經濟。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3月下旬發佈報告,將今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從3.6%下調至2.6%,並指出俄烏衝突是增長預期下調的主要因素。
全球規模最大資產管理集團之一的貝萊德公司首席執行官拉里·芬剋日前表示擔憂,認為俄烏衝突可能危及全球化進程。
美聯社報道,過去數十年中,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自由貿易讓不少國家受益,發達國家尤其享受了低價商品供應,從而保障經濟增長和市場穩定。如今,世界可能與低通脹時代告別。
國際外儲結構多元化 美元地位削弱
當今國際貨幣體系主要以美元為主導,美元地位在二戰後國際力量對比變化、美國國力上升的情況下確立。作為全球貿易結算和各國央行外匯儲備的主要貨幣,美元成為美國影響全球金融、能源乃至經濟命脈的重要工具和經濟武器。
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已多次衝擊國際金融市場,顯著影響全球跨境資本流動、資產定價和匯率穩定。美國財政和貨幣政策“放水”推動物價飛漲,並通過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向世界輸出通脹,而後通過“收水”促使資本回流到逐漸恢復健康的美國市場,最終令不少國家蒙受惡性通脹和資本外流的雙重打擊。
4月1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一家超市的食用油貨架上,部分商品出現短缺情況(手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鄭煥松攝)
隨着美國近年為應對危機推出鉅額量化寬鬆措施助推美元貶值並侵蝕他國經濟果實,更多人士認為“去美元化”在國際金融體系中漸成一種現實需要,“石油美元”和“外儲美元”的地位面臨挑戰。俄烏衝突中,西方國家將金融“武器化”的做法進一步引發各方質疑。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戈皮納特日前表示,西方在俄烏衝突後對俄羅斯發起的金融制裁可能削弱美元主導地位。在全球貿易中,不少國家將更多使用其他貨幣,各國央行持有的儲備資產將進一步多元化。
英國《金融時報》刊文稱,過去20年裏,美元在國際儲備中的份額從超過70%降至不足60%。美國及其盟友凍結俄羅斯外匯儲備的決定引發關於國際貨幣體系未來的激烈辯論,加速侵蝕了美元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