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2月18日電 (記者 張素)18日在“2021中國公共關係發展大會”上發表視頻致辭時,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伊麗莎白·穆雷瑪談到“共同構建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命運共同體”。她説,這既是我們的機會,也是我們的責任。
“2021中國公共關係發展大會”由中國公共關係協會舉辦,主題為“生態文明:創新實踐與國際傳播”。政府部門、高校和科研院所、媒體機構、企事業單位人士與會,探討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成就與傳播舉措。
“我們對中國公共關係協會召開此次大會表示讚賞,這有助於提高公眾的生物多樣性意識,讓他們參與到這一進程中。”伊麗莎白·穆雷瑪説。
在她看來,中方提出的“生態文明”理念也是《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的主題,這一理念藴含着深刻變革。她説,從採取行動減少污染、恢復退化的土地、保護物種和生態系統,到解決貧困問題和追求更廣泛的人類發展目標,中國推動所有政府部門參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努力,以及在農業、林業和漁業等相關領域推廣生物多樣性發展所取得的綜合成果,都“令人感到鼓舞”。
此番介紹COP15第一階段會議取得重要成果的同時,伊麗莎白·穆雷瑪尤為關注“傳播”的重要性。她説,在今年10月這一個月內,僅在全球所有網上資料中,至少有4萬次提及COP15與會議成果。
“傳播是會議成功的關鍵。”她説,提高公眾意識是增進理解、增強關注的第一步,這會幫助人們瞭解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問題。而經濟學人智庫、生物貿易倫理聯盟等機構發佈的報告表明,人們對生物多樣性喪失風險的認識正在提高。
但伊麗莎白·穆雷瑪指出,“意識的提高”還尚未轉化成扭轉自然喪失所需的行動。她進一步指出,傳播和公關活動需要改進,“我們的傳播必須為人們提供應對生物多樣性危機的方法,即通過團結一致的行動和努力來推動進步,讓所有人公平、可持續地受益,以此來衡量真正的變化”。
據知,在COP15第一階段會議上,各締約方通過了《昆明宣言》,並承諾就制定“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進行協商。
伊麗莎白·穆雷瑪透露,“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工作組續會將包括正式談判,締約方須藉此來繼續推進幾項懸而未決的問題。例如,該框架需要金融及其他領域相應的遠大目標的配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