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洋葱
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站着一對”優秀“的父母。
這個小鞭子,一直暗暗地鞭笞着父母在職場上奮力往上爬,白天996,下班點燈夜熬考證,參加各種思維&技能培訓,生怕自己一點點的懈怠會成為孩子通往成功路上的絆腳石。
生活,像一路鳴笛向前的火車,呼嘯地奔向遠方。
小有成就的父母們,將叱吒職場的管理技能帶回了家,並信奉復制這套可以高效地解決生活和工作中99%問題的寶典,可以成功的粘貼出同樣“高效”的孩子。
這個”偽命題“,你還想或你還能論證多久?
美好&不幸的鏈接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上,如何保持自己的優勢,一直領跑呢?
關鍵點就是可以隨時隨地創造價值。
有這個本領的人,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上總是能一陣見血地給出最省時省力的建議,只要按照建議一步步執行,就能拿到穩穩的結果----典型的AI特稱。
當我這個工作上的建議“小能手”,回到家,做回媽媽,證明題開始了。
不準挑食的小朋友,因為表現好,得到了一塊兒奶油蛋糕。
喜氣洋洋地擼起袖子,坐在小板凳上,一大口一大口地往嘴裏填,一臉沉醉和享受的表情。
AI母親控制不住自己的預判性極強的意識了,默默地念叨:再吃下去,正經飯又吃不進去了,本來你胃口就小,不好好吃飯怎麼能長胖呢?
小朋友頭不抬眼不睜,繼續沉浸在大快朵頤的滿足感中。
AI母親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勁頭來了,繼續唸叨:“你腸胃弱,奶油很難消化,吃太多,肚子會疼哦。肚子疼了,就要吃藥或者上醫院咯”。
小朋友遲疑地放慢了節奏,倔強地舔了口奶油。
AI母親放出了殺手鐧:“不聽話是吧,以後絕對不會再給你買了,等下吃飯吃得不好,後面餓了,也不會給你再做飯”。
小小的人兒低着頭,手裏的蛋糕叉猶猶豫豫的不知放在哪裏。繼續吃吧,害怕媽媽再生氣,不吃吧,自己明明又不甘心。左右為難,哇的一聲大哭起來。
哭得過於大力,胃裏的蛋糕全部吐出來,場面一度陷入混亂。
華燈初上,看着寶寶入睡的側顏,心底泛起濃濃的愧疚感,意識到自己方才的步步緊逼,只給孩子造成了困擾,沒有任何實際的意義。
孩子一年都吃不上幾次的蛋糕,來不及全然享受當下的滿足感,就被我生硬的預判性建議生生打亂。
如果這種類似的場景頻繁發生,會造成多可怕的後果呢?
孩子的潛意識會生成這樣的程序----每次在享受美好事物的時候,後面都有可怕的事情出現。美好與失望建立了鏈接,孩子未來每次遇到美好的事情時,就會習慣性地拒絕或抗拒,因為無法面對美好後隨之而來的失望和恐懼。
引導or 給答案,哪個比較快?
做事,講話,邏輯縝密,冷靜又理性,這些典型的AI特徵,在與孩子相處過程中,你都有帶着嗎?
我家的小朋友,喜歡玩動手拼裝類玩具,如樂高,拼圖或疊疊樂等。過年疫情期間,呆在家裏熬時間,我給他買了一套布魯可---百變重卡車。
小朋友拆開玩具盒子,將積木一塊塊地掰開,仔細研究組裝圖紙。可是小兩百塊兒的積木,形狀相似又不盡相同,小朋友拆了裝,裝了拆,反反覆覆的,小半天過去了,也只搭出了1/4。拼搭的過程中,反反覆覆,同樣的錯誤犯了好幾次。
AI母親又控制不住愛給答案的職業病了。
直接指着圖紙,果斷地告訴小朋友:“你看圖紙上這個位置的積木是5個格兒的,你這個呢?只有三個格兒,肯定搭不上啊”。小朋友一愣,點頭説:“哦,對。”
從此,這個重卡車積木就成了我疫情期間“管理”孩子的媒介。
小朋友每一步的搭建,找積木,我會告訴他在哪個方向;拼接,我會告訴他要給後面一步預留出幾個格兒的位置;安裝車輪時,我會告訴他車身的接口要怎麼跟車輪的卡槽相匹配。
小朋友終於可以在用時不到20分鐘內,拼好一輛與圖紙上一摸一樣的卡車了。
看着這台精準完美的戰利品,我的快樂竟比孩子多,內心的感覺是多虧有我,才能完成得如此完美。
但如此反覆兩三次的全程指導後,小朋友就不再玩了。
等我上班後,又給孩子買了一套新的積木。
因為上班,不能陪伴左右,或者説,不能監工,小朋友的搭建工程進展很慢,但能感覺到每完成一部分,他眼裏的光就更亮一分。
有一次,我跟他視頻電話,隨口説:“等媽媽回去,咱倆一起玩啊”。
小朋友撓撓頭,小聲説:“那我肯定比不過媽媽。”後來,我反覆琢磨這句話,當我扮演高高在上的答案給與者,親子關係中最核心和最親密的部分,就消失了。
擺積木本來就是要對對錯錯中摸索,才有意思,而不是像比賽一樣,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才算是贏家。
一個人,只有在經歷了思考,找到並認可答案後,才能走到行動這一步。
而這一步,無論經歷多久,過程多曲折,都僅屬於他,不是別人思考的產物,是自己獨一無二的寶貴經驗。
迴歸本性
工作上,要以結果為導向,講邏輯,拼效率,是良好的職業素養;家庭中,面對所有關係,講情緒和感受,才是良性的互動。
每個父母,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質條件,平台或更廣闊的視野,努力在職場打拼的樣子,很美,但回過頭來想想,孩子的成長中除了這些,還有什麼呢?
多聽:聽他對這個世界的觀察,小到發現小螞蟻都是排好隊伍前進的,大到他發現現實中的小貓小狗並不像故事書中那樣會説話。
聽他撅着嘴巴説他中午沒睡午覺,老師批評他了,聽他捂着嘴巴悄悄説班裏的小女生偷偷給他了塊兒糖;聽他捧着你的臉説媽媽我很愛你,聽他跺着腳説你再訓我,我就把你的耳塞藏起來。
少説:控制住職場中愛給意見和答案的表達欲,還給孩子按自己的軌跡和節奏成長的權利。停止不停地把自己的焦慮説給孩子的行為,讓孩子有機會去獲得完整的生命體驗(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
總之,在這個“向快”的世界裏,安安靜靜地陪着我們的孩子慢慢地走,看春天的百花,深秋的落葉,享受夏天的涼風,觀賞冬日的初雪。
這些細小瑣碎的點滴才是成長路上最暖心的部分,亦是他們未來走上社會,行走江湖,傍身的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