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走了70年,志願軍老兵陵園外灑淚迎戰友回家

極目新聞記者 劉毅 劉楒睿

遼寧省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門口雕刻着“1950”和“1953”的字樣,那是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和結束的時間。

9月16日,第九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及相關遺物返回祖國。17日,88位烈士的遺骸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內安葬。連續兩日,各界羣眾來到陵園,祭奠英烈。

山河已無恙,英雄歸故鄉。跨越半個多世紀,88位英烈終於回家。

回家的路走了70年,志願軍老兵陵園外灑淚迎戰友回家
現場“山河已無恙,英雄歸故里”標語

父親的心願

9月16日上午,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南門,市民們早早地就在等待烈士們的到來。

72歲的老人趙玉林在“歡迎第九批志願軍烈士回家”的留言牆上寫下了:當年出征五尺漢,而今歸來遺骨骸。抗美保家我先烈,精神永駐大中華。

回家的路走了70年,志願軍老兵陵園外灑淚迎戰友回家
趙玉林寫下的詩句

1948年,瀋陽解放,趙玉林的大伯趙俊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後趙俊又作為第一批入朝的志願軍參加抗美援朝。1950年,年僅22歲的趙俊犧牲了。

趙玉林説,自己對大伯幾乎沒有印象,他只依稀記得,作為大伯最親近的人,他家成了“軍屬”,每逢過年時都有身着軍裝的人來家裏慰問。

這次來到現場,趙玉林帶了一個紡織袋,裏面裝着革命犧牲軍人家屬紀念證以及當年大伯寫來的家書複印件。趙玉林説,這是大伯留給他最寶貴的遺產。

雖然歸國的遺骸中不包括自己的伯父,但在趙玉林看來,犧牲的英雄,都是自己的家人。

67歲的劉生懷替自己已過世的父親劉學忠來迎接戰友,他抱着父親的遺照來到了現場。劉學忠曾是一名志願軍戰士,去世前,每遇迎接烈士迴歸,他都會到現場參加儀式。

劉生懷説,以前每次參加完儀式,父親都笑着跟家人説,看到戰友回家很高興。“來迎接戰友們回家是父親的心願。”劉生懷説。

遺骸歸鄉

在現場,一位胸前佩戴三枚勳章的老人引起市民關注,不時有人高喊“向英雄致敬”。

這是95歲的李述亞,她曾是志願軍高炮509團的文化教員,從吉林大學畢業後參軍,1952年2月赴朝。

李述亞坐在輪椅上,雖行動不便,但思維十分活躍。對於這名老兵來説,抗美援朝的經歷記憶猶新,那時,美軍的戰鬥機貼着地面飛行,在地上都可以看清飛行員的臉。戰鬥機飛過時,戴着的帽子都會被刮掉。

回家的路走了70年,志願軍老兵陵園外灑淚迎戰友回家
李述亞老人

“我當年的指導員戰死在戰場,現在就葬在陵園。”李述亞説,想到犧牲的戰友們,她便感到悲傷。説罷,她直掉眼淚。

末了,李述亞要來筆,用顫抖的手在卡片上寫下“迎接志願軍烈士歸來”。

16日中午12時許,天空開始下雨,市民們打着傘,等待在陵園門口的道路兩側。“到哪裏了?”“看直播到北陵大街了。”人羣中,不時有人詢問。

下午2時許,護送烈士遺骸的車隊緩緩駛來。“歡迎英雄回家!”人羣中爆發出一聲聲呼喊。

故土長眠

17日,瀋陽天空放晴。第九批88位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安葬儀式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舉行。

回家的路走了70年,志願軍老兵陵園外灑淚迎戰友回家
小學生與奶奶一同前往獻花

上午10時,陵園的下沉式紀念廣場周圍,蒼松含悲、翠柏哭泣。環形的烈士英名牆下襬滿了黃白相間的菊花。上午10點,儀式正式開始。軍樂隊奏響婉轉的《思念曲》,在解放軍戰士持槍護衞下,禮兵護送志願軍烈士棺槨緩緩步入現場,全場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退役軍人事務部黨組書記、部長裴金佳致祭文。全體人員向志願軍烈士三鞠躬,27名禮兵鳴槍12響,向英烈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家的路走了70年,志願軍老兵陵園外灑淚迎戰友回家
9月17日,第九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安葬儀式開始前,禮兵最後一次整理覆蓋棺槨的國旗(圖源:中國青年報)

隨着《思念曲》再次低迴奏響,禮兵們抬起志願軍烈士棺槨,繞廣場半周,緩緩走向安葬地宮。全場人員凝視着烈士棺槨,默默地排起長隊,向烈士獻花致敬,並瞻仰烈士英名牆。隨後,陵園外圍向市民開放,市民們有序地手持鮮花進入。

80歲的市民田爺爺也來到了現場,為迎接烈士回家,他手繪了“山河錦繡英雄歸來”紀念信封,給孫女作為紀念。

“歡迎英雄回家,謝謝你們保護了祖國!”“向志願軍先烈敬禮!軍禮!”……陵園外的留言牆上,寫滿了人們對烈士的敬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68 字。

轉載請註明: 回家的路走了70年,志願軍老兵陵園外灑淚迎戰友回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