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緊張時刻,美俄上演一場“冷戰式囚犯交換”| 京釀館


關係緊張時刻,美俄上演一場“冷戰式囚犯交換”| 京釀館
▲2022年3月24日,工作人員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整理美國國旗。圖/新華社

當地時間4月27日,美國和俄羅斯在土耳其某機場完成了一次令世人矚目的囚犯交換:在被各國媒體形容“充滿冷戰儀式感”的簡短儀式中,被俄羅斯關押的前美國陸戰隊員裏德和被美國關押的前俄羅斯飛行員亞羅申科完成了交換。

俄烏軍事衝突自2月24日爆發以來,美西方對俄羅斯施加了空前制裁。美聯社等媒體報道,美俄關係已降至冷戰以來新低,因而這次突然交換在押人員令人意外。

當天,路透社也援引美國政府高級官員的話報道稱,美俄數月來密集外交接觸,但僅聚焦於交換在押人員,並不是討論其他事項的開始,這次交換並不意味着美方對烏克蘭問題的立場出現改變。

關係緊張時刻,美俄上演一場“冷戰式囚犯交換”| 京釀館
2021年4月16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拍攝的美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圖/新華社

冰冷關係背景下“冷戰式囚犯交換”

裏德現年30歲,是一名前美國陸戰隊員,他被控於2020年7月於莫斯科一個聚會現場酗酒後毆打兩名俄羅斯警察,遭俄方判刑9年。

現年52歲的亞羅申科,則是俄羅斯私人飛行員。2010年5月,他因被指控涉嫌參與哥倫比亞“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策劃的武裝販毒活動,涉案金額逾1億美元,在西非國家利比里亞被美國中央情報局特工誘捕。2011年4月,亞羅申科被判刑20年,此後一直關押在美國康涅狄格州的聯邦監獄裏。

裏德自被捕後就否認全部指控,聲稱俄方系“政治報復”,並在2021年11月進行過一次絕食抗議,但並無效果。

俄烏軍事衝突爆發後,裏德家人試圖“借勢”促使裏德受到更多關注,曾在3月30日發起了一次白宮門前的請願,隨後美國總統拜登接見了這些人。

而亞羅申科的案由較無爭議,其家人試圖以“人道主義”為由促請早日釋放。特朗普執政時期,美俄關係一度暖化,亞羅申科的母親曾寫信給特朗普求情,但隨後特朗普自顧不暇,此事不了了之。

此次俄烏軍事衝突爆發後,美俄關係進一步惡化,在一輪又一輪相互驅逐和撤出外交官後,在彼此國家的外交存在降至聊勝於無的境地,但這並不妨礙此次囚犯交換的完成:

在電視鏡頭見證下,裏德和亞羅申科身着便裝,分別由數名士兵在俄、美境內機場登上飛機,先後飛抵土耳其機場,然後“走馬換將”,交換飛機後“各回各家”。

關係緊張時刻,美俄上演一場“冷戰式囚犯交換”| 京釀館
2021年4月16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行人從俄羅斯外交部大樓附近走過。圖/新華社

從“間諜之橋”到土耳其機場停機坪

冷戰期間,美蘇是劍拔弩張的敵對關係,“冷戰不冷”,彼此間經常會有諸如間諜、飛行員、持不同政見者等不得不救的重要人物落在對方手裏。也因此,這種“冷戰式囚犯交換”曾經頻繁如家常便飯。

因為交換地點經常被定在當年連接西柏林美佔區和東德城市波茨坦的哈維爾河格里尼克橋上,這座橋也因此被稱為“間諜之橋”。

自柏林牆豎起至倒塌,通過“間諜之橋”或其他地點交換的囚犯數不勝數。其中包括1962年2月10日,蘇聯用在其領土上被擊落U2間諜飛機飛行員鮑爾斯和被控進行間諜活動的美國學生普萊爾,交換了在美國暴露身份被捕的蘇聯王牌間諜阿貝爾。

冷戰結束後,這種“冷戰式囚犯交換”仍在延續,但頻率大幅下降,內容則有所擴充。到今天,不僅繼續有間諜、特工等“官面人物”充斥其中,類似此番裏德和亞羅申科這樣的刑事犯也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交換名單上。

冷戰畢竟已成“過去式”,柏林牆也不復存在,“間諜之橋”當然也不再適合用作“冷戰式囚犯交換”的地點,而更多改在中立的第三方場合。

此次土耳其機場交換之前,2010年7月,美方曾在奧地利境內將10名俄羅斯間諜,換回了在俄被捕的著名雙重間諜斯克裏帕爾等兩人。

這次交換,俄方換回的“金髮女郎”查普曼回國後發展成一個曝光率極高的女網紅,而美方換回的斯克裏帕爾則在定居英國後遭遇離奇神經毒劑暗算,甚至引發西方和俄羅斯間一連串嚴重外交危機而聲名大噪。

而在俄烏衝突方酣、美俄關係險惡之際,不惜擺出“大陣仗”去交換囚犯,又是出於怎樣的動機?

有分析家認為,俄羅斯總統普京和西方進行間諜交換,可能與其長期從事情報工作、對昔日同行有“香火之情”有關。

至於美國方面,尤其是俄烏軍事衝突爆發後,在俄被抓美國公民很容易被炒作成熱點,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政府公關危機。

不僅如此,在美俄雙邊關係冰冷、且短期難見起色的特殊時期,“冷戰式囚犯交換”好歹可以為雙方創造一次不至於引發國內非議的“接頭”機會,讓雙方得以藉此保持最基本的相互接觸和交易。畢竟,美俄雙方還有一些不得不“商量着辦”的事,如伊朗核協定等。

但也不要指望這種“冷戰式囚犯交換”會從根本上軟化、暖化彼此間劍拔弩張的關係和針鋒相對的立場。正如一位美國官員所言,這種“最低層面的交易”對雙邊關係“沒有”影響,也“絕不會影響美國因烏克蘭危機而對俄採取的任何措施和態度”,“不意味着更廣泛對話、甚至不意味着更廣泛對話的開始”。

撰稿/陶短房(專欄作家)
編輯/何睿
校對/趙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62 字。

轉載請註明: 關係緊張時刻,美俄上演一場“冷戰式囚犯交換”| 京釀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