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糊塗的環保賬,不容原諒!

連日來,本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暴露出的一系列問題,經媒體報道以後,引發社會極大關注。一些地方破壞生態環境、應付生態治理要求,上演了一幕幕荒誕劇。

例如,在雲南滇池南岸的長腰山上,原本的綠水青山變成了“水泥山”,多年綠茵山林被別墅和高爾夫球場蠶食殆盡;而在河南汝州,當地焦化廠區以“零排放”之名肆意排污,工業廢水接入雨水系統外排。這些沉重的事實,讓每一個關心環保、關心生存質量的人感到揪心。

裝糊塗的環保賬,不容原諒!

汝州天瑞焦化廠外排污水流向圖

面對環保督察,不少被查處的地方表現出“智商下降”,好像環保這筆賬太複雜,實在算不清。督察組在湖南一些縣市調閲歷年化肥減量數據時,就遭遇了諸多“糊塗賬”。有的地方几年報表上的化肥使用量竟然一模一樣,還有的地方明明農作物實際種植面積增加,而有關負責人卻大言不慚地解釋説化肥減量是因為種植面積減少,被揭穿後則輕描淡寫一句“計算失誤,請您原諒”。數據“早產”“美容”“打架”,可謂不忍直視。

然而,環保這筆賬是真的算不清,還是不願算呢?説起通過污染環境、破壞生態換來的短期經濟利益,有些地方倒是拎得清。一些企業環保意識淡漠,為應對檢查不惜做假賬;一些地方政府為了税收利益,便對破壞生態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某種程度上説,這些地方是太“精明”了,太“斤斤計較”了,他們絕不是缺乏算清環保賬的能力,而是對人民羣眾構建美好環境的呼籲裝聾作啞、充耳不聞。

誠然,生態治理絕不是沒有代價的。還拿雲南滇池來説,昆明市為了給滇池騰出更多生態空間,曾實施“退田退塘退房退人”“還湖還林還濕地”的“四退三還”工程,生活在滇池邊的百姓為了減少草海水質的污染,離開生長於茲的土地。令人憤怒的是,一邊是村民為生態大局犧牲穩定的生活,一邊是騰出來的濕地被少數人“圈”了起來,開發成“私享別墅”。一退一進之間,受傷害的還是那些不會説話的青山和綠水。

因此,環保督察揭露的一系列環境治理亂象,不光是環保這筆賬算不清的問題,更是究竟替誰算的問題。如果環保這筆賬替少數人算、替有錢人算,那麼再明白的事也會淪為“糊塗賬”——為了少數人對生態環境資源的佔有,而不惜驅逐多數人的權益。生態保護過程中的公平正義不彰,自然談不上對環境問題不偏不倚的治理和糾正。顯然,如果不從利益根源糾正一些地方一些人的錯誤認識,類似“只算小賬不算大賬”的問題還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

其實,在全社會已經形成環保共識的情況下,繼續抱着僥倖心理躲得了一時躲不了一世,終究得不償失。很多環境破壞行為具有不可逆性,恢復被污染的水體、被破壞的植被,需要大量資金和投入,甚至需要一代人的時間。看着光禿禿的山林,每一個有良知的人大抵都忍不住潸然淚下。而這些破壞行為很可能是在短期內造成的,如果當初遏制一下投機取巧的衝動,就不至於帶來不必要的折騰,更不必產生勞民傷財的惡果。

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哪來高質量的發展。搞好生態環境治理,道理千千萬萬條,歸納起來其實只有一條:唯有牢牢守住綠水青山,才能收穫金山銀山。而這“金山銀山”是屬於廣大人民羣眾的,絕不是某些人、個別組織的“自留地”。生態環境治理牽涉到多方利益,也只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擺正心態,久久為功,才能一步一步接近預期目標,讓生態治理的成果對得起人民的付出、對得起子孫後代的未來。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王鐘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59 字。

轉載請註明: 裝糊塗的環保賬,不容原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