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在説出職業足球“公益”論後,足協主席陳戌源的話又引起外界熱議。陳主席為何拋出“公益足球”這個觀點?對此,足球報認為他是不想看到更多的企業加速逃離足球職業聯賽。看來,足協對此也憂心忡忡了。
這真是按下葫蘆浮起瓢來!近期關於足協的種種質疑,陳戌源本想在《白問》節目中做出解釋,不料自己的足球公益論又成為新的爭議點。
為何拋出“足球公益”論?對於陳戌源的足球公益論,足球報進行了解讀,認為:“足協顯然不想看到更多的企業加速逃離,所以陳戌源才會在准入前期這麼個敏感時段宣佈蘇寧還未涼透,以及拋出了‘公益足球’的論調。”
不過,説江蘇隊還有救情有可原,為何還要拋出足球公益論?足球報進一步進行解釋,分析了這話背後的含義:“能夠玩得起中超的都是大企業,中國足球的市場的確不健全,正因為還不夠健全,所以需要更多企業有社會責任感,有擔當,把足球當作公益事業來看待,可能就會對只出不入的經營狀態坦然接納了。”
前國安老總羅寧:把足球當公益事業怎麼理解?由於目前投資職業足球只虧不賺,企業只好權當自己投資的是一種公益事業,這也是社會責任感的體現。
把足球當作一種社會公益來搞,這點像極了當年的國安老總羅寧。前國安老總羅寧在談到俱樂部的經營時曾表示,中信集團更多地是把足球當成是公益事業。
兜兜轉轉,繞了一大圈,我們的職業足球又折回到了十年前的光景。
2004~2010這段時間,是中國足球的最低谷,在這個時間段投資足球的企業,某種程度上的確是把足球當作公益來搞。但以公益心來搞足球,對足球水平的提升實在有限。
當一個體育項目成為一個產業,才有生命力但時代在進步,我們不否認職業足球也有公益的一面,而且職業聯賽也應有公益屬性,但如果我們只強調公益的一面,而忽略其它方面,那就失去了成立職業足球聯賽的意義。
因為根本無需搞職業聯賽,隨便弄個業餘聯賽,也是一種公益,企業每年投入個幾百萬足以,完全可以負擔得起,一點“金元足球”的泡沫都沒有。
以五大聯賽為例,他們也有公益功能,即服務於社區大眾和球迷,但他們的更是一個產業。搞公益根本不用大舉投入,只需維持即可,但做產業就不一樣了,它們要大投入大產出。而且一個產業,養活了上下游相關行業的眾多從業人員,相當於解決了相當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世界的經驗表明,不管是何種體育項目,只有把它們打造成一個產業,這個體育項目才能有所發展,才能有生命力。比如網球,乒乓球,枱球等等,更別説籃球和足球了。其它項目如舉重和跳水等項目為何難發展,因為它們很難單獨發展成一個產業,但足球則相反。
搞職業足球聯賽的真正目的是什麼?1994年我們為何會成立職業足球聯賽?可能就是想把足球打造成一個產業,既盤活了上下游行業,又帶動了就業,還能借助企業的力量幫助足球行業的發展。
搞職業聯賽能提高國足成績嗎?事實説明,這並不能劃等號。因為2002年國足打進日韓世界盃,但之後中國足球跌入低谷,這説明職業聯賽在提高國家隊成績這方面,並非萬能。
如果我們以國家隊成績來判斷一個職業聯賽成功與否,那麼我們就背離了成立職業聯賽的本意。我們不能以國家隊成績來做標尺,動輒説什麼俱樂部奪冠沒有用,這種論調不僅是錯的,而且錯得離譜。
荷甲聯賽水平比英超差不少,但人家荷蘭國家隊的成績就好於英格蘭國家隊,這能説明英超相比荷甲是不成功的嗎?英足總是不是應該批評英超“金元足球”泡沫太大沒良心?
職業足球有兩種屬性,一種是隱性的,另一種是顯性的顯性的比如競技比賽,俱樂部經營等等。隱性屬性有足球文化,球迷文化等等,而公益性就是一種隱性屬性,隱含在足球文化當中。
只談隱性屬性,不説顯性屬性,説明當在明面上的留不住投資人,只好強調足球背後的含義和意義。
但對於企業來説,他們投資足球的初衷如果只是為了公益,還不如直接捐款或當贊助商了事,何苦還來親自搞職業足球,還被各種規定所掣肘,真金白銀投入還話語權不強。
所以,足協不能只強調俱樂部的責任義務,想留住投資人,不希望他們逃離,足協需要轉變自己的思維,把自己從管理者變成服務人員,也許情況會好很多、很多。
記住,足協的功能首先應該是服務,其次才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