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陝西省合陽段日出景色。圖據新華網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
據水利部消息,截至2021年,黃河已實現連續22年不斷流。
22年前的1999年,按照國務院授權,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對黃河水量實施統一調度,首開大江大河統一調度先河。當年3月1日,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發布了第一份調度指令,10天后黃河下游即按計劃全線恢復過流。
多年來,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統籌運用行政、法律、工程、科技、經濟五種手段,調控好黃河水資源,逐步形成“國家統一分配水量,省(區)負責配水用水,用水總量和斷面流量雙控制,重要取水口和骨幹水庫統一調度”的綜合管理模式。
行政手段上,黃河水量調度計劃、調度方案和調度指令的執行,實行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和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及其所屬管理機構以及水庫主管部門或者單位主要領導負責制,同時每年向社會公佈水量調度責任人名單和調度執行情況,加強社會監督。
法律手段上,2006年國務院頒佈施行《黃河水量調度條例》,規定水利部、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等相關機構,按照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依法依規開展黃河水量調度各項工作,使黃河水量統一調度有了法律支撐。
工程手段上,依託龍羊峽、劉家峽、小浪底等骨幹水庫聯合調度、科學調度,延展了有限水資源的時空調節尺度;科技手段上,建成了世界上延伸距離最長、輻射範圍最廣的現代化水量調度管理系統;經濟手段上,推行水權轉讓與交易,利用市場機制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效益。
進入新時代,生態調度成為黃河水量統一管理與調度工作又將邁上的一個新台階。黨的十八大以來,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不斷加強生態調度,以發揮綜合效益為目標,更加註重生態用水保障,進一步改善了流域生態環境。
立足黃河保護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不斷加大河口三角洲生態補水力度,持續實施引黃入冀補澱,支持雄安新區建設和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治理,充分利用豐水期向烏梁素海進行生態補水,為“打造北疆亮麗風景線”作出貢獻。2020年,啓動黃河全流域生態調度,黃河水資源統一管理與調度的生態功能日益凸顯。
同時,黃河還以並不豐沛的水資源支援相關地區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多次進行跨流域調水,實施7次引黃濟津、19次引黃入冀、21次引黃濟青。統一調度以來,累計向流域及相關地區供水超過6700億立方米,支撐了流域及相關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
通過對流域內外生態敏感區、脆弱區的持續補水,目前,黃河河口三角洲蘆葦濕地面積恢復到20世紀80年代的較好水平,白洋淀面積擴大到366平方千米,烏梁素海水質實現整體好轉。
黃河水量統一管理與調度22年來,先後經歷了不斷流、功能性不斷流、生態調度等歷程,到目前建設幸福河新階段,萬里長河已經實現了從斷流頻仍到河暢其流、從羸弱不堪到生機盎然的轉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