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德國接收的首個浮式液化天然氣儲存及再氣化裝置抵達德國穆克蘭港。新華社/路透
法新社近日報道稱,11月底,德國總理朔爾茨和到訪的法國總理博爾內簽署一項用以保證兩國能源供應的聲明,讓法德關係在經歷了數週的不和之後開始升温。朔爾茨在與博爾內共同召開的記者會上強調:“時局越是艱難,法德合作越是重要。”首次以法國政府首腦身份訪問德國的博爾內則呼籲,面臨多重危機,法德“要保持團結”。
釋放信號,關係回暖
11月25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在柏林同到訪的法國總理博爾內簽署雙邊團結聲明,強調兩國需在能源領域緊密合作,在能源安全方面彼此提供支持。
聲明説,為減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法國10月中旬以來向德國輸送的天然氣每天高達100吉瓦時,雙方還將於明年一季度圍繞天然氣供應機制簽署合作協議。而為確保法國今年冬天的電力供應,德國承諾盡最大可能保障兩國電網互聯,並將德國剩餘核電站淘汰時間推遲至明年4月,以便為法國電力市場提供額外的供給。同時,法德兩國尊重彼此對電力供給結構的技術路線選擇,將在發展氫能基礎設施等領域加強合作,並重申了實現氣候中和的決心。
朔爾茨在同博爾內共同出席記者會時表示,除能源政策外,德國和法國還希望在許多其他歐洲問題上共同尋求突破,兩國將繼續深化雙邊關係。
此前一段時間,法德兩國在能源危機等議題上矛盾凸顯。德國聯邦議院10月通過的價值2000億歐元的能源補貼計劃,引發法國不滿。法國總統馬克龍認為,這項計劃可能“扭曲”歐洲市場。由於法德兩國在能源領域的政策分歧難以調和,原定於10月下旬舉行的法德部長級會議推遲至明年1月。這一度引發外界對歐洲發展前景的擔憂。
不過,隨着歐洲能源危機不斷加深,法德兩國在共同面臨的凜冬之中,看到了團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法新社報道稱,對於新近簽署的這份團結聲明,德國總理朔爾茨總結道:“朋友在逆境中相互支持。”法國總理博爾內稱讚説,這是一份“將產生實際影響、保護兩國公民的重要文件”。對此,該社認為,這份能源“團結協議”,讓法德關係回暖得以實現。
路透社引述法國經濟、財政及工業、數字主權部長布魯諾·勒梅爾的話説,在法德關係緊張一段時間之後,歐盟這兩大經濟體決心改善關係,“向前看”。
挑戰嚴峻,亟需團結
“根據聲明,法國向德國輸送天然氣,德國為法國提供電力,這種氣電互換在兩國曆史上非常罕見,可謂嘗試了一種新的合作模式。由此可見,法德兩國確實正在經歷一個難熬的寒冬。俄烏衝突引發的歐洲能源危機直接衝擊民生,尤其是在目前歐洲經濟普遍面臨下滑的背景下,能源供應不足且價格飆升,讓歐洲國家普遍處於艱難困境。”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張敏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稱。
法國《獨立報》報道稱,今年冬天法國面臨着能源短缺及能源價格上漲的挑戰。電力方面,法國56座核反應堆中近一半由於需要維護而暫停服務,給包括法國在內的整個歐洲電網帶來壓力。天然氣方面,儘管法國能源委員會10月5日宣佈,法國已最大限度填充其天然氣存儲容量,但根據過去冬季的情況以及可能出現的寒潮天氣,今年冬季天然氣供應仍可能面臨緊缺。
對天然氣供應嚴重依賴俄羅斯的德國來説,日子同樣不好過。德國聯邦民事保護和災難援助辦公室負責人日前表示,今年冬天德國各地有很大概率發生短期、區域性的停電,這既包括能源短缺引發的停電,也包括相關部門出於緩解整體供應壓力而採取的針對性暫時限電措施。
“能源危機帶給法德等歐洲國家的不僅是‘近慮’,更有‘遠憂’。”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朔向本報記者指出,能源價格飆升產生的效應是連鎖性的,必然會帶來日常生活以及企業製造成本的上漲。這使能源密集型的歐洲金屬行業紛紛陷入困境,如法國敦刻爾克鋁業、德國鋁軋製廠斯佩拉等,都相繼宣佈減產。同時,隨着成本上升,歐洲製造業企業會更多外遷,加劇產業空心化現象。
9月,歐洲有色金屬行業協會等10餘個行業組織和40餘家有色金屬生產商聯合向歐盟致公開信,要求歐盟迅速採取行動,解決電力和長期能源供應問題,以防止危機對歐洲製造業產生不可逆轉的破壞。
“法德目前存在共同的利益訴求,也都意識到作為歐盟重要成員國,有責任去彌合分歧,釋放團結信號,來應對當下的嚴峻挑戰。”王朔説。
分歧難彌,困難重重
近期,除了法德關係出現緩和跡象之外,歐盟其他成員國之間也就如何應對能源危機進行了頻繁互動。10月下旬,法國、西班牙與葡萄牙三國領導人發表聯合聲明,同意搭建一條從西班牙巴塞羅那到法國馬賽的水下燃氣運輸管道,形成連接伊比利亞半島與歐洲能源市場的“綠色能源走廊”。
10月27日,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在雅典與到訪的朔爾茨舉行會談後,雙方表示,歐盟成員國間團結合作是解決能源危機的唯一途徑。朔爾茨除肯定希臘建設新的液化天然氣站和連接管道等方面的努力外,也表示德國已決定在北海和波羅的海沿岸建設液化天然氣碼頭,並在未來兩年內重新開放燃煤電廠,以幫助保障歐洲能源供應。
“面對能源危機,歐洲國家在採取自救行動的同時,一些地理位置相近、發展水平接近、能源訴求相似的國家還開始進行局部性合作,開展互救。此次法德簽署聲明,進一步向歐洲國家釋放出團結合作的信心與信號。接下來,法德可能會繼續保持團結一致的形象,並且推動商定一個儘量能為各方所接受的短期方案,來緩解歐洲當前面臨的能源危機,度過這個寒冷冬天。”張敏指出,不過需要看到的是,這種團結信號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要想真正解決能源危機,歐洲國家還面臨很多困難,需要歐盟推出一項可持續的長期合作計劃,在實現能源技術突破、建立歐盟能源聯盟等方面邁出更大步子。
王朔指出,法德關係是動態變化的。儘管近期雙方關係有所改善,但兩國的立場分歧、利益分歧、需求分歧依然很大,難以在短期內達成一致。“此前,法德關係不睦,原因起自德國計劃給國內企業提供鉅額能源補貼以及採購美戰鬥機和防空系統,這讓法國認為德國沒有通過歐洲機制而單獨行動。但實際上,法德不和背後的深層原因是兩國基本政策理念不同。法國更希望對美保持相對獨立,而將德國的行動納入歐洲機制。德國則更希望在美歐之間保持平衡。雙方存在錯位並非偶然。此外,美國出於自身利益考慮,希望看到一個相對疲軟分裂的歐洲。當下,對歐洲來説,最重要的是團結,最難的也是團結。在內有利益分配不均、外有美國影響的多因素作用下,法德乃至歐洲離真正的團結還有一段距離。”(本報記者 嚴 瑜)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12月06日 第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