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龔進輝
最近,水滴公司上市傳聞再起。有媒體披露,其計劃明年Q1正式赴美IPO,募資規模預計為5億美元左右,高盛、美銀等將擔任聯席主承銷商。而上個月前貓眼娛樂CFO施康平的加盟,外界猜測他將操盤水滴公司上市,上市計劃或按下快進鍵。
不管水滴公司何時上市,都不影響它作為網絡互助和互聯網保險領域的明星公司。不過,這家受騰訊加持的明星公司在1年前曾深陷至暗時刻。去年11月底,一則視頻拍客《卧底實拍醫院掃樓式籌款,審核漏洞多》的報道,使水滴公司旗下水滴籌陷入輿論漩渦。
報道指出,水滴籌線下服務人員把公益當成生意來做,在醫院掃樓慫恿病人在水滴籌發起籌款,並在籌款審核環節大開方便之門,聲稱公司不會調查款項去向,而這些地推人員每單最高提成150元,月入過萬,採用末位淘汰制。一時之間,水滴籌成為眾矢之的。
儘管水滴籌連發兩道聲明,但依然無法平息眾怒,更無法打消公眾疑慮。迫於輿論壓力,幾天後,水滴公司創始人沈鵬發佈題為《再管不好,我願把水滴籌交給相關公益組織!》的公開信,稱錯了就是錯了,水滴籌管理需要提升、業務有待改進,絕不迴避問題,必須直面問題、解決問題。
他在反思執行出現偏差、提出N項整改措施的同時,還針對外界對水滴籌常見的兩大誤解進行了一番解釋:
一、水滴籌不是慈善公益組織,核心本質是一個免費的互聯網個人大病求助工具,能夠幫助陷入困境的大病患者向朋友們求助,更高效率地解決醫療資金問題。二、水滴公司的商業模式是依託水滴籌來聚攏大量人氣和進行健康保險意識教育,靠兜售保險來盈利。
事實上,從來就沒有無緣無故的誤解。公眾之所以把水滴籌當作公益機構,不僅因為用户經常在朋友圈看到水滴籌的籌款鏈接,眾人拾柴火焰高,自然而然把它與公益掛鈎。更重要的原因在於,用户只會站在大病籌款的角度去看待水滴籌,而不會站在水滴公司的全局去審視水滴籌的定位。
這與以沈鵬為首的水滴公司管理層視角天然存在衝突,在他們看來,水滴籌只是水滴公司商業版圖的重要一環,而不是單獨存在,與公眾認知截然不同,導致誰也説服不了誰,各説各話。換言之,儘管沈鵬一而再再而三強調水滴籌不是公益機構,但認定其具有公益屬性的人仍不在少數。
其實,水滴公司消除公眾誤解這事強求不來,但有一件事必須強求,即自身商業模式一定要跑通,這直接關乎公司的未來,不僅體現在業務能否持續,還包括能否獲得投資人的認可。今年8月,水滴公司喜提2.3億美元融資,創下今年全球保險科技領域融資的最高記錄,看來其商業模式備受投資人肯定。
據悉,水滴公司旗下共有籌款、互助、保險三大業務主線,分別對應水滴籌、水滴互助、水滴保險商城(以下簡稱“水滴保”),彼此內在邏輯是:以水滴籌、水滴互助兩大精準場景為切入點,結合大數據等技術,通過與保險公司深度合作,把經過優選和定製的保險產品直接推薦給用户,三塊業務相互補充、導流和轉化,形成一個完整的商業閉環。
説人話就是,水滴籌通過社交場景積累流量,匯聚大量用户後,再通過兜售保險和收取平台管理費來獲取收益,其中水滴保是現金奶牛。不難看出,作為大病籌款平台的水滴籌起到引流作用,之後通過水滴保、水滴互助實現流量變現。這意味着,水滴公司本質上是一家互聯網保險公司,而水滴籌是“交個朋友”的免費流量產品,實現低成本獲客。
正因為水滴籌是水滴公司商業模式跑通的基石,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的一些做法既受到用户肯定,但帶來的更多是爭議和質疑。為了實現最大化獲客,水滴籌祭出免費這一殺招,宣稱“籌款不收手續費”。當業內其他玩家普遍向用户收取2%-5%的手續費以維持正常運營時,水滴籌憑藉免費模式迅速打開局面,獲得巨大的流量紅利,用户突破3億,並倒逼輕鬆籌等對手也加入免費行列。
不過,水滴籌在發展過程中面臨一個現實問題,即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無論是主觀還是非主觀,層出不窮的詐捐事件使公益變味,導致平台備受質疑。其中,主觀指的是惡意詐捐,既有用户單方面行為,以欺騙手段來滿足個人私慾,也有水滴籌線下服務人員慫恿病人主動發起籌款。
詐捐更多是下意識的非主觀情況,即不認為基於非事實的籌款是詐捐,而是把籌款當作改善生活的一種途徑。換言之,他們並未意識到詐捐屬於違法犯罪行為,頂多受到道德的譴責。因此,你會看到,一些家境不錯的人也在水滴籌上發起籌款,他們刻意隱瞞自己的家底,並理直氣壯地認為自己籌款實屬無奈、情有可原。
最典型的要屬去年5月德雲社相聲演員吳鶴臣妻子在水滴籌上眾籌100萬引起軒然大波,後來被網友扒出經濟條件較好,在北京有兩套房產、一輛車,裝貧困户來騙取社會愛心。類似亂象屢禁不止,既與籌款發起人不勞而獲、貪婪有關,也暴露出水滴籌對籌款項目真實性把關不嚴,平台漏洞不容忽視。
經過全面反思整改、刮骨療傷後,或許水滴籌可以極力避免主觀作惡的醫院掃樓式籌款再發生,但用户出於個人私利的詐捐亂象難以根治,既與人性中有利可圖的一面有關,更關鍵的因素在於詐捐犯罪成本很低,通常只需返還全部籌款和相應利息,不會得到實質性懲罰。
每當詐捐事件發生後,總能看到網友既遺憾又扎心的留言,包括“這就是我越來越少捐款的原因”、“不要讓別人的善良被過度消費”、“消費善良,以後會導致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籌不到錢”等,用户流失不可避免。
不過,話説回來,那些直呼上當的公眾心疼的不是錢,而是錯付的善良,自私的用户接二連三詐捐,持續透支社會愛心,不管平台有沒有盡到前期嚴格審核的義務,到頭來都由平台來背鍋,用户會遷怒於平台,久而久之引發信任危機,為水滴籌未來發展埋下隱患,進而會波及水滴公司商業模式的正常運轉。
除了水滴籌詐捐亂象頻出之外,水滴互助也存在一定的隱患。水滴公司設立水滴互助的如意算盤是既提升用户粘性、留存,也賺取一筆平台管理費。互助的定位使平台管理費用不能太高,直接盈利較難,水滴互助從去年3月1日開始收取平台管理費,為每期分攤互助金總和×8%,確實不怎麼高,但對這部分資金的監管似乎遊走於法律之外,風險隨之而來。
今年9月,銀保監會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局發佈理論研究文章《非法商業保險活動分析及對策建議研究》,文中特別強調網絡互助平台的相關風險及問題。文章指出,相互寶、水滴互助等網絡互助平台會員數量龐大,屬於非持牌經營,涉眾風險不容忽視,部分前置收費模式平台形成沉澱資金,存在跑路風險,如果處理不當、管理不到位還可能引發社會風險。
即便是沈鵬寄予厚望的水滴保,別看其已成長為國內第二大互聯網保險平台,主要得益於從水滴籌切入水滴保獲客成本低、轉化率極高,但想要搶佔地盤並不容易。
一方面,水滴保變現場景過於集中在健康保險領域,保險品種相對有限,而這恰恰是傳統保險的優勢所在,經紀人和代理人有足夠動機去搶單賺佣金,場景有限、高競爭強度,使得水滴保生意並不好做。説白了,水滴保所售保險都是單價極低的短期類險種,加上獲客成本居高不下,難以獲得豐厚回報,而一旦進入線下,又勢必遭到中國平安、中國人壽等保險巨頭的夾擊。
另一方面,在監管趨嚴的大背景下,水滴保運營能力跟不上創新進展成為掣肘,7月底,水滴公司旗下保多多保險經紀公司因涉及欺騙保險人、投保人、被保險人或受益人,隱瞞與保險合同有關的重要情況等違法違規行為而吃罰單,合計罰款76萬元。
種種跡象表明,看似風光無限的水滴公司正面臨不小的煩惱,諸多難題有待一一化解。尤其是公益與商業利益之間的邊界該如何界定,成為值得深思的問題,水滴公司“左手公益,右手生意”的做法是否可行?這是公眾討論的一大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