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黃麗春、王泳婷1月23日報道:疫情常態化防控之下,口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用過的口罩,都去哪兒了呢?是否能夠得到妥善的處理呢?在今年上海兩會期間,劉惠莉、陳沖、吳瑛三位市政協委員都把目光聚焦在用過的口罩之上,聯名提交了《關於規範廢棄口罩處理,加強疫情防控精細化管理的建議》。
提案主筆人劉惠莉委員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上海當前常駐人口2428萬計,城市居民約2100萬,每天40-50%人口出行使用口罩,每天口罩的消耗量為800-1000萬隻。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她們在調研時發現,針對如此龐大數量的廢棄口罩,不同部門或小區處理的途徑並沒有統一規範。比如,醫院廢棄口罩以醫療垃圾形式集中處理,安全可靠;而大部分小區居民則將廢棄口罩作為幹垃圾投放,也有少數作為有害垃圾投放,甚至還有將廢棄口罩隨意丟棄在路邊。
劉惠莉委員在政協分組會議上
“廢棄口罩隨意處理,真的是隱患重重。”口鼻粘膜是直接與外界接觸組織,一些病原微生物能通過粘膜外排,可以粘附在口罩上,使其成為呼吸道和消化道病原傳播的載體。
廢棄口罩在居民住宅小區按照幹垃圾或有害垃圾收集的話,一般不需要進行消毒,很有可能在運輸、處理過程中,成為散播病原的攜帶工具。加之,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時有發生,新冠病毒潛伏期長,粘附在廢棄口罩上的病毒在適宜條件下仍可長期存活,生物安全風險不容忽視。
“我們也注意到,一些安全防範意識較強的企業,目前已經建立了廢棄口罩專用投放點,主動將廢棄口罩與生活垃圾區分開,這種做法值得推廣。但是,分類收集後是否能夠有效地運輸與處理?現實情況不容樂觀。”因此,三位委員在提案中建議,上海市衞計委應儘快評估廢棄口罩攜帶病原風險,發佈對各類廢棄口罩的處理指導意見,規範廢棄口罩的收集、運輸及處理。
小小口罩,引發多位委員共同關注
比如,針對居民住宅小區,建議由居委會協同物業,在所轄小區醒目處設立廢棄口罩專用回收裝置,類似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密閉性垃圾桶,專門用於廢棄口罩定點投放、收集。同時,張貼醒目標識,指導居民如何正確丟棄使用過的口罩:將廢棄口罩裏外面翻轉包裹住內層,用紙包好封住口罩,投入指定回收點。在運輸前,可由小區物業負責消毒處理。
“鑑於目前又嚴峻起來的疫情防控形勢,建議對居民使用後的廢棄口罩也按照醫療垃圾的處理方法,運輸到衞生健康主管部門指定的上海市醫療廢物處理點進行集中處理。”劉惠莉委員特別強調。
>>>點擊進入上海兩會專題
<script>window.FWBA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