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15日是國際家庭日,這個節日,旨在促進家庭的和睦、幸福和進步。
2014年臘月二十八,堂哥謝順從外地回到家裏,當晚酒醉,有些失態地與自家兄弟在酒桌上大哭起來。這些年謝順在外漂泊,努力過、也嘗試過很多賺錢的方式,但都沒有成功。2013年他考到了大車的駕照,開啓了新的人生。
家是什麼?家是一個可以避風的港灣,在你快樂、無助、迷茫、痛苦時可以依偎的地方。家裏的每一個人彼此相依,關心你時,真情實意;幫助你時,不求回報。
堂姐的女兒蓉蓉,大學畢業後幸運地考上了公務員,成了全家人的驕傲。2014年春節,她把男朋友帶回了家裏。沅江邊,她和表哥、表妹,還有男朋友(左一),用手機記錄着江邊既熟悉又陌生的景色。
在鎮上的KTV裏,堂弟謝良良動情地唱着自己最拿手的歌曲,每年春節回家,家裏的年輕人都會約着一起去唱歌。
這些年,大家一直在外拼搏,掙了錢,就回鄉把老房子翻蓋成小樓房。
2016年大年初二,姑媽一家人來拜年,飯桌上,表弟(左一)端起酒杯挨個敬酒。表兄弟之間,一年也只有這一天會相聚在一起,之後便各奔東西。
2019年臘月28日,堂姐得知城裏的兄弟姐妹們都回來了,急忙讓姐夫騎着車來看望大家。堂姐和姐夫一直沒離開鄉村。
2017年10月2日,國慶假期,堂哥的兒子灰牛(左一)跟着爸爸回到老家,在村裏和曾經的小夥伴們玩得不亦樂乎。
2020年除夕夜,年夜飯上,大家在一起開心的搶着微信紅包。此時,無論城鄉,快樂同在。
隨着社會城市化的發展,總有農村人口離開家人湧入城市,他們紮根打拼,努力與城市融為一體。他們把鄉音暫拋腦後,操起另一種口音,他們把過往的習慣漸漸磨滅,變得更加“體面”。當他們真正成為了“城裏人”才明白心裏那一抹鄉愁,卻是物質永遠無法取代的。
本版作者,能深刻體會到這一切對一個家庭的改變。多年以前,他作為農村人獨自來到城市求學、工作和生活,最終在城市裏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平日與父母、兄弟姐妹聚少離多,唯有逢年過節時,他們才會相聚在一起。而此時的大家庭,每年都有着很大的變化,與這個時代同步。
為了留住與家族成員相聚的美好時刻,他拿起手中的相機,10多年來,堅持用影像記錄着大家庭裏的點點滴滴。他當初的本意也許僅是為大家庭留下歷史影像,在想家的時候,有這些照片做為慰藉。但10年過去了,這些對“城裏人”返鄉相聚的連續拍攝,就成了一段社會歷史的記錄。在這些圖片裏,我們既能看到這個羣體最真實的親情,更可以看到他們這些年生活的鉅變,以此觀望大時代的變遷。
來源/株洲日報 記者/謝慧
編輯/王琦泉
聲明:分享要尊重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株洲發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