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易卜拉欣·萊希在德黑蘭的一個投票站投票。圖片來源:新華社
文|王晉
伊朗大選落下帷幕。
來自於保守派陣營的易卜拉欣•萊希獲得了總統大選的勝利。萊希的勝利並無太大懸念,但是,未來執政之路必然面臨諸多挑戰。
贏得“四平八穩”
萊希的勝利,幾乎“四平八穩”。萊希長期擔任伊朗國內的司法總監,由於該職由伊朗最高精神領袖直接任命,因此萊希深得哈梅內伊的信任。在職期間,萊希大刀闊斧展開反腐行動,得到民眾讚揚。
2016年,哈梅內伊還任命萊希擔任馬什哈德伊瑪目禮薩聖地的監護人。該聖地被稱為“伊朗什葉派之心”,旗下有伊朗財力最雄厚的宗教基金會。可以説,萊希的行政經歷橫跨司法和宗教團體,與伊朗國內保守派和強硬派關係密切。
伊朗總統大選,大體上有兩個關鍵節點。一個是報名環節後由“憲法監督委員會”執行的“資格審查”,另一個則是由伊朗民眾對候選人進行投票。
其中,負責“資格審查”的“憲法監督委員會”由於與最高精神領袖關係密切,因此外界可以藉此環節窺探最高精神領袖對於候選人的喜好。民眾投票則直接決定候選人的得票率。
在此次總統大選中,無論是“資格審查”環節將萊希可能的競爭對手排除,還是大選投票中極高的得票率,都顯示出萊希在伊朗國內政壇的重要地位。
挑戰才剛剛開始
萊希勝選之後,未來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一方面,萊希需要採取措施提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心。此次伊朗大選的投票率只有不到50%,低投票率顯示出伊朗民眾對於政治現實的失望和不滿。
在過去二十餘年時間裏,伊朗總統大選在1997年、2005年和2013年都曾出現了較高的投票率,分別選出了改革派總統哈塔米、強硬派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和温和派總統魯哈尼。
但是,無論哪一派領導人上台,伊朗經濟形勢似乎都依舊嚴峻。其經濟通脹率長期保持兩位數,貨幣持續貶值,失業率也保持在高位。不少伊朗民眾似乎已經對於政治現實不抱希望。萊希需要在未來的執政時期,通過多種手段,提振民眾信心、改善經濟形勢。
另一方面,伊朗的外交政策惹人矚目。萊希本人長期在伊朗國內司法和宗教機構任職,外事出訪較少,外交經驗也相對欠缺。
由於來自於保守派陣營,因此外界普遍認為萊希的外交政策可能偏向保守甚至激進,在伊朗核問題上的態度也很可能比較強硬。
但是,在之前的總統競選電視辯論環節,萊希已多次強調自己將繼續遵守伊朗核協議,繼續推動伊朗與國際社會在維也納的談判進程。
此外,作為總統,萊希的職權並非無所約束。在伊朗現行政治體制下,總統權力的行使往往需要受到最高精神領袖制約,同時需要得到國內議會、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和其他政治、軍事團體的支持。
因此,萊希和保守派的勝利,並不一定意味着未來伊朗一定會秉持強硬的外交立場,也不意味着伊朗會加強對地區敏感議題的介入趨勢。
經濟是頭等難題
繼2020年保守派、強硬派陣營獲得議會選舉後,2021年萊希獲得總統大選勝利,無疑進一步夯實了保守派和強硬派在伊朗政壇的主導地位。
但是,經濟問題才是伊朗政府需要解決的頭等難題。平衡好內政外交的關係,給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將是未來伊朗政府需要面臨的最大難題。
伊朗當前的經濟困局,很大程度上源於西方尤其是美國的制裁和封鎖。只有秉持務實理性的核政策,才能保證外部環境的改善。作為總統,萊希需要平衡好保守派陣營的強硬主張,與國內經濟現實之間的關係。
但是,萊希的勝利,很容易被外界尤其是美國及其中東盟國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解讀為伊朗強硬化的表現。
鑑於上一任強硬派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當政時期,伊朗在核問題和地區問題上的對抗姿態,以色列和沙特對於伊朗的警惕和敵對,也很可能在萊希時期進一步加強。
尤其是當前伊朗不斷推高濃縮鈾丰度,增加濃縮鈾當量的背景下,未來伊朗和以色列與沙特等地區國家衝突的可能性或許會隨之增加。
□王晉(察哈爾學會研究員、西北大學敍利亞研究中心研究員)
編輯:馬小龍 校對: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