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家學説中,最高境界的善行,莫過於如水一般的人生之道。孔子見老子之時,老子手指浩浩黃河對孔子説:“汝何不學水之大德款?”孔子曰:“水有何德?”
老子説:“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水很接近於道的品性,它至柔之中又有至剛、至淨、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氣度。
以水悟道,可以看到成功人生裏的七種境界。
在老子看來,水澤萬物卻不爭名利,“上善若水”;“善下之”,有“謙下之德”;能以柔克剛,有柔德;還有不言無為之德。由此可見,水之道即是人的處世之道。
水,是位辨證哲人。“上善”的智慧當如“若水”之柔中有剛,剛柔一體。水,貌似柔,實則強;水雖柔,但可克剛。滴水久之可穿石,流水載歌載舞可使角角稜稜的石頭日臻完美成鵝卵石。柔軟的水,加壓能把巨巖擊碎,能把成噸的鋼材像揉麪團般鍛壓。
“上善”的智慧當“若水”之隨機應變。
著名作家楊絳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種與世無爭、淡泊如水的氣質。
她説:“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在這熙熙攘攘的世間,多數人都擠破腦袋想着要大出風頭,可楊絳並不這樣。
她讀書寫作、翻譯治學,只是因為興之所至,並沒有一絲爭名逐利之心。
善良從容,優雅温潤,就是她的人生底色。
所以大家尊稱她一聲“楊絳先生”。
生活中太多的人,為了實現各種人生目的,為了一己私利,不擇手段,相互爭鬥,後來反而傷人害己。
一些從不爭強好勝之人因遇事不爭搶,結果一生自在。
這種高級的生命感悟,正是上善若水的追求。
水,常態為液體,降温至零度就凝固為固體;升温至百度則化為氣體——聚於低空則為霧,升到高空則成雲,凝結下落則或為雨、或為雪、或為雹、或為霰……藉助日光月光,還呈現為霓虹華暈。水以不變呈萬態,“大道似水”。
《莊子》雲:“水之積也不厚,則負大舟也無力。”水積不厚深就無力行大船,人若學問修養不高深又怎麼能擔當重任?
“從水之道,而不為私焉。”水自有水流之道,只要順此道而遊,並不需要自己的意志——順其自然。
水中,自有道意。
北宋著名的文學家蘇轍專門註解過老子,著有一本《老子解》,此書中對老子所講的水所具備的“七善”進行了很好的闡釋。
就是説水避開高的地方,而只往低下的地方流;水之避高趨下是一種善於擇地的表現。是告誡人們,應當善於謙卑,而不汲汲於高處。
這是説水的表面看起來是很平靜的,但它的內部是有着極為豐富而深邃的內涵,能夠包容萬物,一個“行善淵”的人,一定是達到了很好修養的人。
這是説,水澤潤萬物,但是它施與了那麼多,卻從來不索取報酬,這就是善於仁愛。一個人進行了施與,如果他的意圖是求得對方的回報,這就有類於買賣交易了,就不是真正的施與了,而真正的施與一定是從仁愛出發的,是不考慮利益得失的。
我們之所以熱烈地讚美母愛,就是因為母愛是無私的,母親對子女做了幾乎是毫無保留的付出,但卻從不要求子女的回報,因此,母親的形象才是如此的偉岸,才是如此的可敬、可愛。
其意思是,水進入圓形的地方就會旋轉,進入方形的地方就會轉折,堵塞住它,它就會停下來,而決開它,它又會流下去,這些都是可以信驗的。説話要講求誠信,大家都很熟悉“狼來了”的故事,在故事中,他開始説的話是假的,是不可靠的。
後來呢,孩子又將這個把戲反覆地導演了幾次,但是周圍的人並非傻瓜,次數一多,他的話每一次經過驗證都是假的,還有誰會相信他呢?
於是,當人們再一次聽到“狼來了”的呼聲的時候便不約而同地都沒有去教他,而這一次卻是狼真地來了,但一個孩子怎能是狼羣的對手呢,狼羣不僅吃掉了很多羊,那個孩子自己也成了狼的腹中之物。它告訴我們,言語不誠實的後果是很嚴重的。
這是説水可以清洗一切髒的東西,面且它又是很公平的,水在一個容器之中,它的表面一定是平的,即使容器偏了,水面也依然是平的,不會有高下之分,而消除髒亂和公平行事正是為政的基本之所在事善能——“遇物賦形,而不留於一,善能也”。
在水面上都會顯示出自身的形狀來,水自身並不要求某種持別的形象,而是什麼都接受。善於做事的人就是這樣,他不只是解決一些容易的事情,而是對解決某些複雜的問題也絲毫都不辭讓。
水在適當的時候凝固和結冰,在適當的時候乾枯和漲溢,總是能夠適合天時與節氣,它不會在冬天漲溢,也不會在夏天結冰,這就是善於選擇時機。
有一個成語叫“靜水流深”,意思是我們看到的水平面,常常給人以平靜的感覺,可深深的水底下究竟是什麼樣子卻沒有人能夠知道,或許是一片碧綠靜水,也或許是一個暗流湧動的世界。無論怎樣,其表面都不動聲色,一片寧靜。
大海以此向我們揭示了“貴而不顯,華而不炫”的道理,也就是説,一個人在面對榮華富貴、功名利祿的時候,要表現得低調,不可炫耀和張揚。
事實上,水之道的深意遠遠多於此,老子與孔子論水之道,可謂是字字珠璣。
孔子説:“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為上善也。”
老子點頭説:“汝可教也!汝可切記: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
《易經》裏這樣描述水:“潤萬物者,莫潤乎水。”水潤物細無聲,有博大的仁愛胸懷。在生活中,應該對強者保持一份尊重,對弱者給予同等的仁義友愛。無論強者弱者,我們都能待之以仁,給予他人我們所能給予的善,那麼整個社會將變得團結友愛。
避高趨下,不與人爭;深不可測,不鋒芒畢露;施不求報,仁德無私;可以以柔克剛;善守信……“水”中的智慧取之不盡,你我若能取一瓢,受用無盡矣!
世間有一種善,叫做水做的心。我覺得,世間最真實的美也不過如此!水很柔軟,它順流而下,潤物無聲,無論處在什麼地勢,都有一顆放低姿態的心。面對水,你可以永遠俯視它;
面對水,你的心會跟着它一樣平靜;面對水,你會充滿無限的夢想和前行的力量......與水交友,人之所幸;做人如水,好運一生。
可以説,水之性,至潔,至仁,至善,至德,至道。人做人處事應該如水的七個善性。人生的態度也應該如水,以柔克剛,不與爭鋒,利他。若做到這些,人生自然圓潤通達,功德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