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個春運”遇上“第一個春運”:鐵路母女意外成戰友

“最後一個春運”遇上“第一個春運”:鐵路母女意外成戰友

  再過幾個月,大邑站客運員洪關靜就要退休了,今年是她職業生涯中的最後一個春運。  女兒周芋西是養馬河站的一名貨運員,今年是參加工作的第二年,她主動請纓,成為了一名春運志願者,這是她第一次參加春運。  當“最後一個春運”遇上“第一個春運”,這對母女意外成了“戰友”。

“最後一個春運”遇上“第一個春運”:鐵路母女意外成戰友

  不久前,周芋西以黨員身份向車站黨支部遞交了支援春運的申請後,她被組織安排到大邑站,利用休息時間支援春運。  2月3日,周芋西早早起來,想到要去母親工作的大邑站支援春運,她多少有些興奮。“能和媽媽一起服務春運,我希望可以給她最後一個春運留下難忘的記憶。”  “西西妹來啦!”剛到大邑站值班室,大家就熱情地跟周芋西打招呼。平日裏,周芋西有空就來探媽媽的班,所以這位“新同事”對於車站職工來説並不陌生。  考慮到周芋西從沒參與過春運工作,車站給她指派了師傅,這個師傅就是媽媽洪關靜。  “工作中只能稱呼我為師傅,不能叫媽媽。”為了讓女兒儘快進入狀態,洪關靜特地和女兒約法三章。如何使用旅客檢票操作終端、如何做好重點幫扶和應急救援……事無鉅細,她都一一叮囑。

“最後一個春運”遇上“第一個春運”:鐵路母女意外成戰友

  工作前,周芋西學着母親的樣子,對着鏡子仔細整理着裝。她主動提出幫母親梳頭。“以前都是你幫我梳頭,現在換我來給你梳。”在周芋西的記憶裏,小時候每天都會在站台上等着媽媽,趕在她上班前幫自己紮好頭髮,這是她和母親一天中短暫而難得的相處時光。

“最後一個春運”遇上“第一個春運”:鐵路母女意外成戰友

  對於兒時的周芋西來説,春運就意味着自己一個人。因為工作原因,聚少離多是母女倆的常態。從1994年參加工作起,洪關靜幹了整整27年客運工作,經歷了27次春運。1997年,周芋西出生,在此後的8年裏,洪關靜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成都往返資中的火車上度過。

“最後一個春運”遇上“第一個春運”:鐵路母女意外成戰友

  “那時候跑車,每天早出晚歸,忙得像打仗一樣。”回想起上個世紀90年代的春運,洪關靜最大的感受是“擠”,到處都是人擠人,大包小包把車廂塞得滿滿當當。  “在車上擠一天,下班之後只想睡覺,睡到凌晨三四點又要去上班了,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孩子。”説起女兒,她心裏滿是愧疚。  等到自己參加工作,加入鐵路人的行列,周芋西便對春運有了新的認識。“少數人的堅守,換來更多人的團聚,這樣的工作讓人很有成就感。”周芋西説。

“最後一個春運”遇上“第一個春運”:鐵路母女意外成戰友

  一家人和鐵路結緣,要從周芋西的外公洪順禮説起。“我從沒和外公見過面,但媽媽常給我講外公當年修建成渝鐵路時的故事。”外公洪順禮曾是一名鐵道兵,剛入伍就投入到成渝鐵路的建設中。脱下軍裝後,他留在簡陽站成為了一名扳道員,直到1994年病故,與成渝鐵路相伴46個春秋。  “媽媽從外公手裏接過了接力棒,我又從媽媽手裏接過了這一棒。”周芋西希望自己能夠像母親一樣跑好這場“接力賽”。

“最後一個春運”遇上“第一個春運”:鐵路母女意外成戰友

  洪關靜一招一式地教,周芋西一點一滴地學,很快就適應了春運志願者的角色。看到女兒忙前忙後、熱情服務旅客的模樣,洪關靜很是欣慰,她相信,春運的歷練能讓女兒迅速成長。

“最後一個春運”遇上“第一個春運”:鐵路母女意外成戰友

  午飯時間到,母女倆難得相聚的半小時,幾句關心之後,洪關靜的話題回到了“新徒弟”上午的工作表現上。  二十多年來,洪關靜在家和女兒吃年夜飯的次數屈指可數。每逢春節,打一個電話,送一句祝福,母女倆就算是過年了。

“最後一個春運”遇上“第一個春運”:鐵路母女意外成戰友

  “今年除夕,我和媽媽一起過年,陪她站好最後一班崗。”這一次春運,周芋西深感多了一份責任,也多了一份對母親的理解。來源:中國鐵路微信公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35 字。

轉載請註明: “最後一個春運”遇上“第一個春運”:鐵路母女意外成戰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