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克力:經濟“穩大盤”

朱克力:經濟“穩大盤”

朱克力 | 立方大家談專欄作者

5月25日下午,國務院召開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有媒體推斷,鑑於這次會議通知到各省、市、縣(區),按照全國2844個區縣計算,會議規模將超過十萬人。儘管此前國務院也有電視電話會直達縣一級,但像這次“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大陣勢極為少見。

在此之前,開到縣區一級的最高層級大會,是2020年2月23日召開的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而本次則是首次在年中將專門部署經濟工作的會議開到了縣區一級。

正因如此,無論是罕見的人數規模還是穩經濟的決心,這次會議都備受各界關注。會上有沒有可能推出超常規的經濟政策,更是牽動市場神經。

確保穩增長政策執行到位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需求萎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同時疊加國內疫情多點、多源、頻發以及國際地緣政治危機加劇等超預期挑戰,不誇張地説,可能正在進入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形勢嚴峻乃至風險空前巨大的一個關口。

儘管上季度宏觀數據尚可,但與市場微觀感受之間存在較大落差,而且本季度經濟下行壓力仍在增大,調查失業率特別是青年失業率顯著提高,物流不暢和成本上升對企業生存造成衝擊。在“供需雙弱、循環不暢、信心下降”的情勢下,加大宏觀救助和對沖力度更為緊迫。

面臨疫情走向不確定、供應鏈運行不暢、用工用能用地用材成本上漲、監管政策效應疊加,企業經營困難程度明顯上升,市場信心明顯走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最新一期“宏觀經濟形勢月報”中指出,要實現年初既定增長和就業目標,需要優化政策組合、加大政策落實力度,有效應對疫情衝擊、房地產下行、新經濟成長放緩、外部不確定性上升以及市場主體信心走弱等多重挑戰。

事實上,這次會議召開之前,中央已出台一系列穩經濟增長的政策,從4月29日中央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再到5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六方面33項一攬子措施,其間對穩增長工作已有多次部署。從政策工具箱來看,這些措施已經實現全覆蓋,但需要進一步在省市縣各級達成更為強有力的共識,推進政策的落地落實。

站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背景下來理解,此次會議目的就在於對已有政策的傳達、動員和督促,避免在推進過程中出現“中梗阻”,確保並加快政令暢通,使穩增長政策執行到位。

就此意義來説,這次會議最大的亮點,並不在於有沒有超預期的刺激政策,而在於強化此前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和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再次向市場釋放穩經濟基本盤的決心,重點落實穩就業、保主體、防風險,加快推動經濟迴歸正常軌道,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實現“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政策目標。

政策優先級與發揮政策合力

與此次會議開到縣區一級相關聯的,還有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期針對縣級行政單位頒佈的《關於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這份政策文件客觀上把穩經濟大盤的任務下沉到了基層,強調要發揮地方優勢和基層主觀能動性,並對解決發展需要的資金融通問題給出了建議和實操方案,可視為這次會議精神能否順利落實的重要保障。

面對當前內外風險挑戰,經濟穩增長需考慮政策優先級。從目前政策導向來看,是要以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為抓手,適度超前發力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新基建,意在發揮有效投資關鍵作用,加大穩增長力度,但同時也應做好潛在風險應對預案。

穩住經濟大盤,關鍵在於形成穩增長的各項政策合力。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七大政策,到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部署的33項措施,涉及到了財政及相關政策、金融政策、穩產業鏈供應鏈、促消費和有效投資、保能源安全、保障基本民生等六大方面,政策覆蓋面廣、力度大、精度高,發出進一步釋放政策合力的鮮明信號。

在此過程中,一是做到精準發力和定向施策,進一步加大對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紓困的政策支持力度。二是維護房地產市場穩定,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三是加強重大政策事前溝通,提高整體預期管理水平和政策實施力度。四是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提振國內外投資者信心。

穩住經濟大盤,推進穩增長政策不可瞻前顧後,政策工具要應出盡出。積極的財政政策發力應適當靠前,聚焦穩就業、穩投資、穩市場主體、穩產業鏈供應鏈等關鍵環節,圍繞投資、消費和出口打出一系列組合拳,千方百計擴大內需、穩住外需,保障經濟大盤和社會大局的穩定。

着眼短中長期經濟政策銜接

在暢通供應鏈的基礎上,全力以赴擴大內需,是銜接當前穩增長和中長期深度激發增長潛力的關鍵。由於經濟發展階段變化,內需策略正在從快速工業化城鎮化階段以擴大投資為主,轉向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階段以投資消費並重。從短期看,在三重壓力疊加超預期變化的挑戰下,出口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唯以擴投資、拓消費作為激活內需潛能的“雙引擎”,方可穩住經濟基本盤。

擴投資、拓消費日益緊迫,明確“擴”的方向和“拓”的領域就至關重要。而究其要義,既不在於釋放被抑制和凍結的消費,也不在於加快重大項目建設,二者都是存量空間,不僅面臨天花板,且被疫情打了折扣,對內需和增長的貢獻能力有限。這也意味着,經濟穩增長固然要儘可能穩住存量,但重中之重還是在於做好增量。兩大內需引擎中,投資的增量主要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即新基建;消費的增量則要看新型消費和升級消費,即新消費。

針對新基建新消費,近年來已陸續出台不少政策。在新基建方面,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在新消費方面,強調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

然而具體實施中,由於涉及不同部門、不同地區間協調配合,加之傳統內需策略慣性及重投資輕消費思維猶存,而對新業態新模式的認識又有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因此,儘管整體而言,新基建新消費的成長已取得不同程度進展,但與穩增長促發展的更高需求相比,二者的協同推進仍有待加強。

而要協同推進新基建新消費,應以新基建為依託、新消費為方向,基於其相同的數字機理與智能內核做好兩手抓:一手抓加快新基建,為新消費拓展創新空間、提升用户體驗;一手抓壯大新消費,為新基建牽引市場需求、豐富應用場景。

以擴大內需為主穩住經濟大盤,應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價值依歸,立足全國統一大市場,充分結合地區產業特色、發展基礎和市場需求,加強頂層設計與科學謀劃,超前部署前瞻性設施,千方百計調動各類市場主體尤其是民營企業參與積極性,進一步放寬准入領域,降低投資門檻,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做到留足空間、給足政策、加足馬力,在協同推進新基建新消費動態躍升中,最大效用為我國經濟發展積蓄新勢能。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正如這次會議公報所言,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用市場化辦法、改革舉措解難題;堅定信心,迎難而上,把穩增長放在更突出位置,着力保市場主體保就業保民生,保護經濟韌性,努力確保二季度經濟合理增長和失業率儘快下降,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責編:陳玉堯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12 字。

轉載請註明: 朱克力:經濟“穩大盤”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