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第一次來到楊浦濱江的人來説,最關注的什麼呢?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昨天,不少參加“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的中央媒體記者,他們卻把鏡頭對準了楊浦濱江的垃圾桶。在他們看來,這些工業裝置模樣的垃圾桶,不僅充滿歷史感,也演繹了城市生活的新時尚。
楊浦濱江。方翔 攝(下同)
從曾經的“工業用地,閒人莫入”,到今天民眾樂享的“生活秀帶”,楊浦濱江為什麼變得那麼“美”,除了像垃圾桶這樣無處不在的工業文化景觀以及“向史而新”的精心設計之外,更是在每一處都考慮到“人”的因素,以這件設計感十足的垃圾桶為例,其後面有門可以打開,兩邊有孔洞可以進入,頂部還有一個煙灰缸,亦有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分類收集,充分展現了以人為本。
今年6月23日,十一屆市委第九次全會通過了《中共上海市委關於深入貫徹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譜寫新時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意見》提出,要把握人民城市的人本價值,更好滿足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把更多公共空間、綠色空間留給人民,建設好“一江一河”,建設好“生活秀帶”,讓市民更加便捷地獲取公共產品、更加舒心地享受宜居生活。
建設“人民城市”,關注人的需要、訴求是題中之義。2017年末,黃浦江兩岸45公里岸線的公共空間正式全線貫通,並向民眾開放。緊隨其後,大量景觀提升工程在物理空間貫通基礎上,讓濱江大放異彩,也更加拉近人們與浦江的距離,楊浦濱江就是其中一個縮影。
在上海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副主任、市“一江一河”辦常務副主任朱劍豪看來,“一江一河”地區將複製推廣黃浦江公共空間建設的成功經驗,持續擴大45公里貫通紅利,不斷拓展高品質的濱水公共空間,成為上海城市空間更新、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成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的重要實踐區和集中展示區。
“人”是什麼樣的,“城市”就是什麼樣的。人們如何看待這個區域的過去,可能就映射了這個區域未來會向何處去。如果説過去來到黃浦江邊、蘇州河畔,主要還是看看江景、老建築,逛逛花園,那麼在今天,這裏則將匯聚人們對美好城市的無限想象,因為在這裏,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人人都能有序參與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質生活、人人都能切實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擁有歸屬認同。
新民眼工作室 方翔
編輯 | 顧瑩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