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沿海城市32個海水浴場水質總體處於優良水平
6月23日,生態環境部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夏季海水浴場迎來了大量遊客,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張志鋒稱,目前監測的沿海城市32個海水浴場水質總體處於優良水平,但也有個別浴場在部分時段出現海水中糞大腸菌羣數量超標等問題。
個別浴場海面上有少量漂浮物
海水浴場是公眾臨海親海的重要空間。近年來,每到夏天游泳季節和旅遊時段,生態環境部就會在官方網站等平台發佈沿海城市32個海水浴場的水質週報,為社會公眾親海戲水提供及時有效的環境信息服務。
張志鋒稱,從歷年監測結果來看,目前監測的32個海水浴場水質總體處於優良水平,但也有個別浴場在部分時段出現海水中糞大腸菌羣數量超標等問題,還有個別浴場海面上有少量漂浮物,影響了公眾的親海體驗。
2月19日,陽光明媚,春寒料峭的秦皇島北戴河金屋浴場,海鷗在淺海沙灘上嬉戲。圖/IC photo
為保障海水浴場環境,近年來,沿海各地開展了針對性的環境治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河北省秦皇島市高度重視濱海沙灘環境保護與品質提升,將北戴河等岸段的濱海沙灘納入旅遊旺季“煙頭革命”工作機制,請市民、遊客和管理人員一起行動,維護優美潔淨的沙灘環境。廣東省汕頭市在青澳灣等持續強化陸海綜合治理,合理規劃和調整生態養殖佈局,及時清理轉運岸灘垃圾。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以沿海大中城市毗鄰海灣海灘為重點,加強海水浴場和濱海旅遊度假區等公眾親海區環境整治,強化岸灘和海漂垃圾常態化清理,因地制宜拓展生態化親海岸灘岸線。同時,全面排查整治海水浴場、濱海旅遊度假區周邊入海污染源,堅決取締非法和設置不合理的排污口,依法清退影響海水浴場和沙灘環境質量的濱海養殖區等,推進海灣水體和岸灘環境質量整體改善。
海洋生態系統基本消除“不健康”狀態
我國是世界上海洋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海洋生態系統類型豐富多樣,從北到南分佈着河口、海灣、灘塗濕地、珊瑚礁、紅樹林和海草牀等重要生態系統。
張志鋒稱,近年來,珊瑚礁、紅樹林、海草牀等多個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得到顯著提高,全國近30%的近岸海域和37%的大陸岸線均已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管控範圍。
6月8日,廣西北海,紅樹林濕地裏棲息着多種海洋生物。圖/cnsphoto/IC photo
根據《2021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全國近岸監測的24個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中,有6個呈健康狀態、18個呈亞健康狀態。張志鋒解釋稱,這一方面説明,我國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總體改善,2016年的監測評價結果顯示,還有2個典型海洋生態系統處於不健康狀態,到2018年降為1個,到2021年已基本消除“不健康”狀態;另一方面也説明,監測的大部分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仍處於亞健康狀態,佔比達到75%。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持續加強海洋生物生態保護,配合有關部門加快建立海洋自然保護地體系,以海灣(灣區)為單元,加強紅樹林、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珍稀瀕危海洋生物及棲息地,生態廊道等的整體保護。
指導督促沿海地方識別受損海洋生態系統的區域分佈及問題特徵,有針對性地實施海洋生態恢復修復措施。加大海洋自然保護地和生態保護紅線的常態化生態環境監管,強化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監測監控。
8個沿海省份已編制省級攻堅戰實施方案
張志鋒稱,“十四五”深入打好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的主要任務,就是在3大重點海域、8個相關沿海省份和“2+24”沿海城市組織開展10項攻堅行動,以確保重點海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之所以確定渤海、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鄰近海域為重點攻堅方向,主要考慮三大重點海域都處於我國沿海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交匯區,區域海洋生態環境問題相對比較集中和突出,羣眾對這些區域優美海洋生態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迫切需要以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的突出成效,引領和帶動全國近岸海域生態環境改善逐步由量變轉向質變。
2021年11月27日,浙江寧波,杭州灣濕地裏,各種候鳥在飛翔、覓食。圖/IC photo
“十四五”要深入打好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治理的重點難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陸海統籌的污染防治還需深化,重點是要把好入海排污口和入海河流這兩道關鍵入海“閘口”;二是海洋生態保護修復仍需久久為功,重點是要協同推進重要海洋生物棲息地和典型海洋生態系統這兩類重大生態修復任務;三是治理監管的長效機制還需建立健全,特別是要加強陸海統籌的生態環境治理制度建設。
當前,8個沿海省份都已經編制省級攻堅戰實施方案。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組織駐點技術幫扶組深入“2+24”沿海城市一線,協助各沿海地市,細化落實“一口一策”“一河一策”“一灣一策”等的具體行動措施和工程項目。同時,組織專家團隊有針對性地開展攻堅戰共性關鍵技術問題的協同攻關,編制專項技術要點,為沿海地方提供及時有效的科技支撐和服務保障。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陳靜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