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 讓北美的鐵路華工不再隱身於歷史

讀書 | 讓北美的鐵路華工不再隱身於歷史

《沉默的鋼釘:鑄就美國大鐵路奇蹟的中國勞工》

[美]張少書 著

周 旭 譯

文化發展出版社出版

曾有美國作家這樣描述:“美國鐵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都躺着一個愛爾蘭工人的屍首。”但事實上,太平洋鐵路的枕木下,不僅有愛爾蘭工人的屍首,很可能還有更多中國工人的屍首。斯坦福大學歷史教授張少書的新作《沉默的鋼釘:鑄就美國大鐵路奇蹟的中國勞工》喚醒的正是這段近乎塵封的歷史。

橫貫北美大陸、總長約3000公里的太平洋鐵路被英國BBC評為自工業革命以來世界七大工業奇蹟之一。它的建成不僅大大縮短了美國東西部的陸路交通時間,更有效促進了人口和資本的跨區域流動,為現代美國的崛起作出了巨大貢獻。甚至有評論家稱,太平洋鐵路的竣工通車可以媲美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歷史意義。

相比平原居多的東段,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承建的西段鐵路要穿越包括整個內華達山脈在內的巍巍重山,不僅地勢險峻,而且氣候惡劣,工程體量大、難度係數高。1863年初西段工程正式奠基後,是否能夠招到得力的築路工人便成了首要難題。而在當時的美國西部,相比淘金等報酬更高的工作,修築鐵路條件苛刻卻薪資低廉,起初招募的愛爾蘭移民等白人勞工不堪忍受重負,接二連三地逃跑或罷工,蝸牛一般的工程進度使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一度陷入僵局。無計可施的公司管理層抱着試試看的心態,在1864年初僱用了50名來自中國南方的華工,這些被視為劣等民族、身材矮小單薄的鐵路華工憑藉循規守紀的態度、吃苦耐勞的精神、靈活好學的頭腦出色地完成了交付的任務,令公司高層心服口服。嚐到甜頭的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隨即開始大規模招募華工,截至1869年鐵路竣工前,共計招募了約15000名中國人,佔西段鐵路勞工總數的90%。

然而,在太平洋鐵路建築史上,根本沒有華工的位置。凝聚了歷史學、考古學、人類學和文化學等諸多領域的研究成果,集合了眾多一手文獻檔案、影像記錄、商業文件和家傳口述資料,《沉默的鋼釘》讓多年隱身於幕後的他們走到了歷史的台前。成為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僱傭工後,曾只有農民背景的他們化身築路工、泥瓦匠、木匠、廚師、卡車司機,終日風餐露宿,幾乎全年都生活在荒山峻嶺中。他們手持簡陋的鐵鍬、鐵鎬和小推車,在皚皚白雪的內華達山脈懸崖上炸開隧道,在熾熱如火的猶他州沙漠上鋪設鐵軌,在漫無邊際的大鹽湖架設鐵路橋。他們中的數百上千人曾因火藥的意外爆炸、繩索的中途磨斷而葬身崖底,或凍死在暴風雪壓垮的帳篷、被突如其來的雪崩掩埋,直至幾個月後冰雪消融,屍首才被發現,僵硬的雙手還緊握着工具。可以説,1100多公里的中央太平洋鐵路是內華達山上的“中國長城”,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手工製造”。

令人痛心的是,他們飽受的苦累與付出的血汗並未為他們贏得公平的待遇和應有的尊重。他們被當做“長得像人”的工具,超長的工時和嚴格的監控將他們壓榨到了極限;相比白人勞工,他們的食宿需要自理、薪水低了30%、無論傷亡都沒有人身保險;他們是其他族羣工友眼中的異類和競爭對手,時常遭到戲弄、侵擾甚至謀害。1869年5月10日,盛大的太平洋鐵路竣工儀式,他們沒有一人受到邀請,在那張著名的“東西相向”蒸汽機車合攏的照片中,也找不到一丁點他們的痕跡。當象徵東西兩段鐵路成功匯合的金色鋼釘槌入枕木,他們如敝屣一般被僱主拋棄,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甚至拒絕將他們運回舊金山,而讓他們徒步回去,以至於不少人餓死在途中或被白人殺害。即使倖存下來,他們也不得不經受另一種意義上的消亡:被排華法案驅逐,被白人社會排擠,被歷史敍説忽略,被公眾記憶遺忘。1969年,太平洋鐵路建成100週年的慶典上,時任美國內政部長將這一鐵路奇蹟完全歸功於“美國人”的勤勞勇敢,而對鐵路華工隻字未提。

但《沉默的鋼釘》並不是一首單純哀悼鐵路華工的悲情輓歌,它所還原的是一段鮮為人知歷史的多重面向,呈現的是鐵路華工經歷的不同維度,聚焦的是一個個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並不是人們所認為的“豬仔”,也並非迫於生計而漂洋過海討生活,而是來自相對富足的中產家庭,有文化、有夢想,不惜自付高昂的旅費、主動且滿懷希望地遠渡重洋;他們白天辛勤勞作,掙來的錢大多寄回國內、為親人改善生活,但下工後,他們同樣會享受生活,烹煮家鄉餐食、品茶飲酒以解鄉愁,甚至變身煙鬼、賭徒和嫖客,用短暫的縱慾紓解身心的疲憊;他們不是唯命是從的僕人、逆來順受的奴隸,而是機智勇敢的反種族主義戰士,時不時搞點惡作劇貶損、捉弄一下歧視他們的白人,在公司財務週轉和工程進度的關鍵時刻,用有組織、有謀略的大罷工為自己爭取平等的待遇;他們不是麻木冷血的勞動機器,而是敬畏神靈、重視宗族、有情有義的人,儘管背井離鄉,他們依然恪守中國傳統節日的風俗,每逢重大事宜,他們拜關公和菩薩、用占卜擇良辰,同胞遇難後,他們湊錢也要將其遺骨運回故鄉。更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這些不屈不撓的鐵血漢子,《沉默的鋼釘》亦關注了當時地位更為卑下、處境更為被動、生活更為悽慘的華人女性。無論是被誘拐販賣到美國、身心都飽受欺凌的娼妓,還是留在故鄉侍奉公婆、守一輩子活寡、甚至畢生未曾與“丈夫”謀面的名義“妻子”,她們是被徹底無視的隱形人,她們的苦楚無人知曉、甚至無人願意問津。

“沒有中國人的參與,這條鐵路絕無建成之可能。”150年後,《沉默的鋼釘》證實了這個令人唏噓不已的事實。毫不誇張地説,蜿蜒千里的太平洋鐵路是鐵路華工用生命築就的。在異國他鄉的嚴寒酷暑中,他們經歷了不曾想象的世間百態,體味了驕傲、辛酸、憤恨交織的情感。這是一部中國人的史詩,曾如此壯麗地在北美大陸演繹,值得世界的銘記。




  作者:孫璐

  編輯:金久超

責任編輯:朱自奮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07 字。

轉載請註明: 讀書 | 讓北美的鐵路華工不再隱身於歷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