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北方一些地區推進清潔取暖工作,以天然氣、電等清潔能源替代散燒煤,減少取暖領域大氣污染物排放。春節前後,記者走進河南、山西、山東等地農村,實地瞭解清潔取暖工作成效,聽聽羣眾還有什麼新期盼。
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鉅橋鎮崗坡村村民韓同山説,“以前每逢入冬,家家户户就把煤爐搬到客廳,生火取暖。雖然能驅走寒氣,但也導致煤灰堆積,煤煙飄散,又髒又麻煩。”2017年11月,崗坡村被列入鶴壁市清潔取暖試點村,有關部門給村民統一發放補貼,配置了熱風機,以電代煤。現在,走進韓同山的家裏,掀開門簾便覺得暖烘烘的,並且客廳亮堂又整潔,再也聞不到嗆人的煤煙味。
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某村村民高某介紹,以前,冬季清晨要到院子裏添煤生火,會產生煤煙污染空氣,院子裏也會落滿煤灰,到了下雪天,“白的蓋不住黑的,髒得很”。最近幾年,臨汾市大力開展清潔取暖改造。“最大的改變是住得乾淨了。”
家中暖起來了,空氣好起來了,是廣大羣眾使用清潔能源後的共同感受。但仍有一些羣眾還是不願使用清潔能源,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花費較高。
高某給記者算了筆賬:“有個月比較冷,我把燃氣鍋爐温度設置為55攝氏度,讓屋裏氣温維持在18攝氏度左右,一個月要花費1500多元。”山東某地的一位村民也説,冬天裏,他們家每月燒煤取暖的花費為600元左右,但是換用天然氣後,每月取暖加做飯的花費為1000元左右。
記者採訪瞭解到,一些地方已經通過補貼和優惠,減輕羣眾負擔。在河南,農村清潔取暖用電執行電價補貼優惠政策,每個採暖季每户的電費平均可降低1072元左右。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龍居鎮西張耿村村民楊文波説,當地對電鍋爐改造的補貼力度較大,村民幾乎不用花錢。
羣眾清潔取暖的成本,還與清潔能源在不同地區的易獲得性有關。為此,山東青島市即墨區按照“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宜生物質則生物質”的原則,循序漸進統籌推動清潔取暖改造。在氣源充足、有條件的區域採用天然氣取暖;燃氣管網輻射不到、氣源不足的區域,採取電代煤、生物質環保爐等多種方式取暖。2020年12月29日,國家能源局表示,着重推進各地因地制宜選擇清潔取暖方式,合理降低清潔取暖成本,努力保障羣眾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
還有羣眾反映,影響清潔取暖成本的不僅有熱源價格,還有房屋質量。農村房屋的保暖性大多不太好,用氣、用電需要很長時間,室內才會暖和起來,花費自然就會多一些。對此,專業人士表示,農村房屋普遍為非節能建築,採暖能耗要高於節能農房。目前,一些有條件的地方已經在推進農村房屋節能改造,採取外牆加裝保温層、更換老舊門窗等措施。這項工作還需要持續下去。
山西省能源局副局長王茂盛認為,推進清潔取暖,除了常態化科普宣傳,還需要做大量工作。一方面,供電、天然氣公司要繼續加大相關基礎設施的改造鋪設力度,另一方面,有關部門要繼續加大補貼優惠力度,減少羣眾取暖成本,從而讓清潔取暖工作既暖身又暖心。
欄目主編:顧萬全 張武 文字編輯:宋彥霖
來源:作者: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