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文章:德國對華政策處於十字路口?

德國“中國平台”網站9月27日發表文章《選後:德國對華政策面臨轉折?》,作者是德國《商報》前駐中國記者芬恩·邁爾-庫庫克。文章摘編如下:

9月26日,德國舉行聯邦議院選舉——正如預期的那樣,選舉結果沒有呈現任何令人信服的政府格局。對於中德關係和與中國的經貿業務,某些事情取決於選後哪些政黨會組成政府。我們就此做一個概述。

外交和貿易政策在剛剛過去的大選的競選活動中只發揮了次要作用。但未來幾年,與歐盟、美國和中國的關係將對德國公民的生活產生具體影響,並通過競爭力、市場準入問題以及貿易政策影響大中型公司的業務。

幸運的是,德國各黨派在以下一點上達成了共識:中國不再是一個遙遠的銷售市場,而是同時作為競爭對手和合作夥伴。然而,當談到應對這些新挑戰的最佳答案時,可以在各政黨的陳述中找到不同的概念。

對於某些公司而言,聯盟黨、綠黨和自由民主黨的組合將是一個理想的聯盟。究竟喜歡社民黨還是基民盟候選人擔任總理,綠黨和自民黨可以做出選擇。因此,這兩個中等規模的政黨在即將到來的聯盟談判中佔據了重要的戰略地位。

綠黨和自民黨有一些共同點:它們在其綱領和聲明中批評中國。經濟研究機構基爾經濟研究所寫道:“這可能表明,如果自民黨或綠黨參與政府,下一屆聯邦政府可能會對中國採取更為批評的政策。”

讓德國在華公司放心的是:現在有影響力的兩黨都不想切斷與中國的貿易。“我從來沒有認為特朗普提倡的全面脱鈎的想法是一個明智的觀點。這與我們歐洲多邊合作的基本理念截然相反。”比蒂科費爾告訴我們,“我們不想建牆。”

鑑於可能接近的結果,社民黨很有可能參與政府組閣。如果由它領導聯合政府,它想提升自己的形象。社民黨議會黨團外交政策發言人尼爾斯·施密德特別關注中國的軍備提升,認為該國已成為“軍事強國”。但中國在經濟上是成功的,因此也可以作為其他國家的榜樣。

基民盟和基社盟在這次選舉中處於一個特殊的劣勢:它們統治了很長時間,不得不堅持它們過去幾年的政策。這也適用於對中國的戰略。德國聯邦議院副議長漢斯-彼得·弗里德里希回答了我們關於這方面的問題。

弗里德里希明確反對歐盟在年初激起北京強烈反對的所謂“制裁”。他還認為,過分批評的態度對德國在遠東的貿易利益沒有多大成效。

他認為華為參與德國電信擴建的問題已經解決:“我們齊心協力,找到了可行的解決方案。”

他表示,德國樂於接受華為的世界一流技術,因為它使我們的經濟更具競爭力。弗里德里希還拒絕西方列強結盟來遏制中國。

作為前政府的內政部長,弗里德里希為默克爾總理過去幾年的政策辯護。他仍然認為她採取的中間路線是符合德國利益的好路線。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63 字。

轉載請註明: 德媒文章:德國對華政策處於十字路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