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學期開啓之際,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通知,明確要求所有網絡遊戲企業僅可在週五、週六、週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這一嚴格限制,被業內人士稱為“史上最嚴”。
12歲學生熬夜躲被窩打遊戲導致失明;13歲孩子寒暑假“目不離屏”突然暈倒;一少年沉迷網遊花掉環衞工母親4萬元積蓄……近年來,部分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現象引起社會廣泛關切。處於成長關鍵期、學習關鍵期的青少年,自控力本就較弱,過度刷網不僅有損身心健康,還會誘發盜竊、暴力等違法亂象。相關部門一直探索各類措施防止沉迷,從遊戲內容審核到開啓未成年人模式,從實名認證再到如今限制遊戲時長,一套組合拳不斷完善管理閉環,織密安全守護網。
規定越嚴,對執行力度的要求就越高。按照此番新規要求,未成年人週一到週四都將與遊戲隔離,這會不會導致未成年人有更大動力租號上線?類似擔憂不得不引起重視。畢竟,從以往防沉迷監管措施來看,“跑冒滴漏”始終如影隨形。國家要求實名登錄,結果有平台上線租號服務;要求刷臉認證,不乏黑產人士提供有償技術破解……防沉迷系統總被花式繞過,這背後有客觀因素,也與部分遊戲廠商出於利益考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關。從這個意義上説,“史上最嚴”必須配套“執法最嚴”,管理部門必須加大檢查頻次和力度,尤其是對陽奉陰違者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唯有在檢查、監督方面同步加碼,才能讓制度紅利不打折扣地兑現。
當然,防範未成年人沉迷遊戲不能光靠監管部門或企業單打獨鬥,學校和家長也要加入,勁往一處使,共同築牢防沉迷“防火牆”。有社會學家曾指出,孩子沉迷網遊,原因之一是精神空虛,缺乏愛的陪伴,家長需要多抽些時間陪陪孩子。此外,學校也應給孩子提供更多課餘活動,只有感受到大千世界的豐富多彩,他們才會從“掌上方寸”中抬起頭來。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多方發力、齊抓共管,才能讓青少年遠離網絡沉迷的陷阱。
有人説,“游泳池對兒童而言是危險的。為了保護他們,人們可以給游泳池入口處加鎖,樹立柵欄,裝警報器。儘管這些措施都很有幫助,但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孩子游泳。”除了樹立屏障,全社會還要引導未成年人更好更理性地與網絡世界相處。這是成長的一門必修課,也是當下教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