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抗美援朝戰爭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壯歌,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永遠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湧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從高級指揮員到普通士兵,志願軍將士用英勇無畏和對祖國的赤膽忠誠,寫就了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他們的名字,國家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歷史不會忘記。
在這長長的英雄名單裏,柴雲振的名字並不起眼,也不太為大眾熟知。如果認真梳理柴雲振的戰鬥經歷,從1951年3月底進入朝鮮戰場,到受傷回國,他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時間並不算長。在志願軍浩如繁星的30多萬名英雄功臣中,柴雲振這樣一位普通士兵的經歷為何值得書寫?
回答這個問題,要從我與柴雲振老人偶然的相識説起。自從2010年採訪柴老後,直到他2018年逝世之前,我一直和他保持着聯繫。除了對這位家鄉走出來的戰鬥英雄深懷敬仰外,我也一直在思索:柴雲振這樣一位普通士兵,為何能在抗美援朝樸達峯阻擊戰中,殺敵百餘人,浴血奮戰到孤身一人?自傷殘復員後,柴雲振一直在家鄉務農,從不提及自己的功績,為黨和人民默默奉獻了一輩子。他在被敵人炮火狂轟濫炸的山頭孤身阻敵的身影,從此成了無人知曉的秘密。
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本書創作過程中,我儘量通過“復調式”敍述,從柴雲振當年所在部隊的軍長、師長、師政委的回憶中,從他的戰友、親人和鄉親的講述中,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現柴雲振和無數志願軍將士在那場戰爭中的親身經歷和切身感受。
抗美援朝戰爭中,千千萬萬英雄的壯舉絕非偶然,而自有英雄產生的精神土壤,自有英雄存在的邏輯力量。柴雲振的一生,可以用一句話形容——“一枚勳章,兩個階段,三種人生”:一枚遲到33年的勳章,鐫刻下他的榮耀戰功;他的前後兩個33年,標記了他對苦與樂、得與失、生與死的樸素認識;在朝鮮戰場的浴血奮戰、在人民軍隊的浴火成長、在漫長歲月的堅守歷練,對他三段不同人生的探尋解答了我始終想搞清楚的問題:他這樣的英雄究竟是如何產生的?他為何能堅守本色初心,從不退縮止步?
我沿着柴雲振從軍隊到地方、從戰爭年代到和平歲月的人生之路,不斷尋找他功勳卓著、深藏不露的精神成因,探尋他艱辛歷盡、無怨無悔的心路歷程,最終從點點滴滴中真切地感知他因何執着、為何堅守,感知他為國盡責、為民奉獻的精神源頭。在炮火連天的朝鮮戰場上,柴雲振創造了榮譽,卻並不是為了追求榮譽;他珍惜榮譽,卻並不是為了名利。正如和柴雲振幾十年後重逢時,老軍長秦基偉所感嘆的:“是啊,那時候我們跨過鴨綠江,就是為了保家衞國,個人生死完全置於腦後!”
隨着對柴雲振的採訪研究一步步深入,我發現,這並非他一個人的故事,而是新中國一代代無名英雄的故事。在我黨我軍歷史上,從不乏柴雲振這樣埋頭苦幹、淡泊名利的英雄模範,其中很多都是做隱姓埋名人、幹驚天動地事的典型。比如本書提到的張富清、李玉安、井玉琢、張國富……這樣的信仰者、拼搏者、奉獻者還有很多。在他們的身上,最生動地體現了“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的崇高境界。
正是那一顆顆計利國家、無私忘我的心,映照出一個百年大黨不斷戰勝艱難險阻、不斷創造發展奇蹟的精神密碼,激勵着千百萬英雄傳人不斷豐富這壯美畫卷。從這個意義上説,柴雲振的事蹟所展現的,不僅是他一個人的征途,更是無數英雄的壯麗長卷。
(《遲到的勳章》:王龍著;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