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合作機制是地區國家團結合作的重要平台,本應聚焦發展主題,注重務實合作,但遺憾的是,個別域外國家總是要利用這一平台謀求地緣政治私利。在近日舉行的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上,美國屢屢就南海問題搬弄是非,還對中國內部事務進行攻擊抹黑。這些陳詞濫調非但沒有東盟國家附和,反而讓更多人看清美式霸權的傲慢和無禮是逆流而動,早已落後於時代的發展。
近來,美國針對東盟地區安排了一系列密集活動。這種“設計感”十足的舉動,據説是為了體現本屆美國政府“加大對東盟重視”。然而,從美國頻頻炒作所謂“中國威脅”、無端攻擊抹黑中國可以看出,美國所謂“重視”東盟不過是幌子,它無關合作與發展,真實目的是在地區製造分裂,企圖將東盟國家變為服務其遏制打壓中國這一戰略目標的棋子。東盟國家對此看得很清楚。新加坡《聯合早報》不無諷刺地指出,“華盛頓是在把北京定位為主要外交挑戰後,超過6億人口的東南亞才受到關注”。
美國企圖在地區國家間煽動集團對抗,是對地區國家合作發展現狀和大勢的無視。中國東盟關係經過幾十年的深厚積澱和全面發展,已成為亞太地區最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範,成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促進發展繁榮的重要支柱。疫情發生後,雙方卓有成效的合作打造了國際抗疫和復甦合作的樣板。中國迄今已向東盟十國提供了1.9億多劑新冠疫苗。中國東盟今年上半年貿易額突破4100億美元,同比增長38.2%,東盟繼續是中國最大貿易伙伴,雙方相互累計投資總額已超過3100億美元。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生效實施將給雙方經貿合作帶來更為強勁的動力。東盟秘書長林玉輝指出,東盟中國戰略伙伴關係已成為本地區最富內涵和最具活力的夥伴關係之一。
兼顧各方訴求,包容各方利益,促進共同安全,實現地區長治久安,符合地區國家的共同利益。美國的行為使本地區面臨地緣政治回潮的風險,自然得不到東盟國家的支持。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日前強調,即使是美國的盟友和夥伴也都希望與中美兩國共同建立廣泛的聯繫。美國對此視而不見,仍然一廂情願地以為自己還有號召力在地區強行打造一個對華“包圍圈”,再次暴露出美國的傲慢與偏執,再次證明美國所固守的冷戰思維早已不合時宜。系列外長會上,地區國家外長紛紛呼應支持中國立場充分顯示,時代已經改變,本地區不再有“教師爺”,也不需要“救世主”,地區國家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地區前途由各國共同開創。
美國對華遏制打壓不斷碰壁,説明美國需要在根本性問題上做出調整,即放棄將中國視為“假想敵”的錯誤心態。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指出,地區國家對華合作密切,“美國在制定外交政策時必須考慮到合作伙伴的利益,不能想當然地把自身訴求強加給他們。”美國的外交議程完全陷入遏制打壓中國的泥潭,不僅給國際和地區格局帶來衝擊,對美國自身利益也是巨大損害。當前,美國疫情形勢嚴重惡化,日均新增感染病例超過10萬例,美國政府應把注意力放在應對疫情、呵護本國民眾健康乃至加強國際抗疫合作上,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徒勞的打壓中國上。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日前在《東盟郵報》撰文警告,大國競爭的概念使得美國對自己所面臨的新型威脅未能產生足夠的警覺,美國現有戰略已經導致五角大樓預算超過美國疾控中心預算100多倍。
美國動輒聲稱“從實力地位出發”與中國打交道,但無論是美國國內現實還是國際現實都已無法支撐美方所謂的“實力地位”。美國改變不了中國,也不可能阻擋和打斷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美雙方通過對話找到一條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不同發展階段的兩個大國和平共處乃至互利共贏之道,是這個世界共同的需要。美方應儘快改弦易轍,選擇與中方相向而行,相互尊重,公平競爭,和平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