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豹來了,為啥都把它當特斯拉假想敵?
撰文|褚韻文
圖片來源|網絡
藉着520這個特殊的日子,眾多車企也來湊了一下熱鬧。很多品牌藉此機會向公眾展示了自家的新產品,有上市的,也有公佈預售價格的,比亞迪海豹便是其中之一。
這款車的受關注程度可不低,畢竟是比亞迪在啓用e平台3.0後的重磅產品之一,而且比亞迪此前很少在純電動產品上注入如此多的運動基因。
21.28-28.98萬元,這是比亞迪海豹給出的預售價格,雖然其與特斯拉Model3並不是完全重合的狀態,但是在其頂配車型的售價與特斯拉的入門售價上已經產生了交集,這就不禁讓消費者將其與特斯拉Model3放在一起比較。
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Model3?
特斯拉的Model3確實是一個受到眾多歡迎的產品,從銷量上面就能看出,而且很多年輕消費者也將其作為該價格區間當中的新能源車首選。
為什麼這款車這麼受歡迎?首先從品牌層面上來看,特斯拉在最初進入市場的時候,憑藉ModelS確立了自己的品牌定位,直接進入的就是高價位領域,在消費者心中打上了一個高價值、高規格的品牌定位。
Model3是其在發展過程中後續推出的面向大眾消費者,或是普通消費者而打造的車型,雖然起初售價居高不下,但是在後續與國產化的進程當中,逐漸將價格拉到大多數消費者能夠接受的區間。
Model3與ModelS在消費者眼中,這就像是奔馳C級與奔馳S級的關係,所以很多消費者僅僅是看在品牌的層面上,就很願意為Model3買單。
此外,從產品層面來講,Model3也抓住了幾個很有吸引力的產品點,首先在Model3剛剛進入到消費者視野的時候,我就好奇為什麼這麼多人買它,於是我也進行了實際體驗,在當時給我的感覺是,這應該是這類車裏駕駛感比較出色的車了。
可能在電動化發展的這幾年時間裏,一些品牌片面地將性能理解為單純的加速,確實電機的加持讓產品與傳統燃油車在這一點上輕鬆地形成了明顯的差異,但是一台車究竟能不能讓駕駛者笑着開車,還是要看操控。
由於電動車的低重心等特性,特斯拉又在這款車的操控上面進行優勢放大,所以開這台車的時候就像是開卡丁車,給人非常多的樂趣,而這又是關注這類車型或是這一價位的年輕消費者所注重的產品特性。
海豹能否幹掉Model3?
説完為什麼喜歡Model3就知道為什麼將比亞迪海豹的競爭對手鎖定在其身上,首先就是比亞迪海豹的定位,這是一款區別於王朝系列車型的產品,當然,從看到這台車第一眼就會有這種感覺。
在比亞迪首次發佈e平台3.0的時候,其就在發佈會現場亮相了oceanx概念車,這時候再看比亞迪海豹,就會發現這台車與其如出一轍,這也表現出海豹在e平台3.0架構下的重要性。
從視覺的效果上來看,這台車明顯在強調運動與操控,這是海豹不同於比亞迪其它純電動車型的特性,而且從目前給出的配置單中也可以看出,從產品力上來對比,比亞迪海豹其實和特斯拉Model3走的是同一個路線。
這就比較有意思了,此前比亞迪認為純電動車需要考慮更多的是能效,或者説是性能與續航里程之間如何平衡,於是把彰顯性能的重擔交給了DM-p系統,那為什麼在比亞迪海豹上面進行了這一“顛覆性”設定?
首先比亞迪海豹在電池包上做出了升級進化,比亞迪海豹是全球首款使用CTB電池封裝技術的車型,即電池上蓋與車身一體化。電池不再是一個單一的零部件,其也作為車身的結構件,比亞迪官方給出的數據是這一做法將電池系統體積利用率提升到66%、能量密度提升10%。
此前使用CTP封裝技術的刀片電池在利用率上首次突破了50%,CTB的應用讓這一數據進一步上升,對於這一技術我們可以這麼理解,在保障電池容量的同時,通過結構的簡化,讓車身重量進一步降低,並且對於車輛內部空間進行優化。
當然,結構的優化還是以強度為前提,比亞迪在發佈會展示了一下“才藝”,50噸重卡碾壓後電池包依然保持正常狀態,電池包內部的蜂窩結構加強了動力電池的結構強度,並且抗扭轉剛性超過40500N·m。
説到抗扭轉剛性,接下來的話題就有意思了,這一特性的提升帶來最大的好處就是操控性的改觀。前面我們提到了Model3受歡迎的一大原因之一就是車輛出色的操控感受,而這也是比亞迪海豹的拿手好戲。
前後50:50的軸荷比,標準的運動車型屬性;467mm的低重心所帶來的是更為穩重的行駛表現,在極限操作時也能為駕駛者帶來更強的信心,83.5公里每小時的麋鹿測試成績也很説明問題,已經實現並超出特斯拉Model3的成績。
此外,海豹使用了前雙叉臂與後五連桿的懸架結構,前異步電機配合後同步電機的四驅動力架構,讓海豹四驅版的零百加速成績為3.8秒,綜合性能從數據上來看也已接近Model3的高性能版,不過價格卻有着數萬元的差距。
總體來説,在看過比亞迪海豹的配置單後就會發現,似乎它就是針對特斯拉Model3而來,儘管在價格上面有重合,但是在主銷產品上還是有着非常明顯的價格差異。
此前,特斯拉之所以能夠這麼成功,最大的原因就是在其進入市場時,市場中並沒有能夠與之掰手腕的強勁對手,所以其能夠快速地蠶食市場份額,不過隨着眾多新能源產品的入市,以及產品力的提升,肯定會從特斯拉的手中分走一部分消費者。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比亞迪目前實現的是電池與車輛均能夠自主完成,這在未來將會具備非常明顯的優勢。
因為採用外部供應電池,那麼在車身設計層面需要考慮很多,例如騰出空間等,但是自己供應電池適配自己的平台,這樣的現象就會改善,而且並不是1+1=2這麼簡單的事情,所帶來的效果遠大於兩者簡單的結合。
電池與車身相結合不光是推出產品這麼簡單,這更像是一種全新的運作模式,車輛的底盤向來是產品的核心價值點,如果讓電池廠商參與到車輛底盤的打造當中,顯然對於雙方來説都不舒服。
所以我們看到現在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自己搞電池,無外乎就是在設計產品時有更多的自由度,而且核心技術都掌握在自己手裏的時候,也更容易打造並凸顯產品的優勢。這一點也將是比亞迪海豹去挑戰特斯拉的最大優勢。
對於消費者來説,相信一定會更希望在市場上看到越來越多的全新的、具有實力的產品,畢竟一家獨大,獲益的更多是廠家。【iDaily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