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央視新聞客户端
10月1日,在浙江寧波慈溪市長河鎮寧豐村的範德康老人家裏,全家人聚在一起舉行了一次升國旗儀式,而在過去的20多年裏,除了颱風、暴雨等特殊天氣外,這面五星紅旗幾乎每天都在小院裏升起。
範德康老人是一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老戰士,他的兒子和孫子也是退伍軍人。20多年來,這個軍人之家通過每天升國旗來表達他們樸素的愛國情懷。
早上7點多,範德康老人的兒子範沛先、大孫子範新顏,以及小孫子範新波一家,陸續趕到了範德康居住的小院兒。
院子裏也來了不少的街坊鄰居,過去的很多年,他們都是這樣聚在小院裏看升旗的。
8點左右,範德康和妻子張夏美在院子中央坐下。93歲高齡的範德康,最近幾年行動不便,已經沒有辦法親自升旗了,他把“升旗儀式”的接力棒交給了兒子和孫子。
在過去的20多年裏,除了颱風、暴雨等特殊天氣,這面五星紅旗幾乎每天在小院裏升起,村裏人也早就對范家人心生敬意。
浙江省慈溪市長河鎮寧豐村村民施炳海表示:“他就是有信仰,熱愛祖國,對五星紅旗的熱愛。 ”
浙江省慈溪市長河鎮寧豐村村民許毅奮表示:“2000年就開始升旗,很莊嚴的。國慶節本來是要到天安門看升國旗,現在就在這裏就能看到莊嚴的國旗升上去。 ”
範德康老人最初萌生升國旗的想法,是1999年他70歲生日那天。老人召集了一家老小開了一個家庭會議,感慨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珍惜、更要懂得感恩,於是他想到了通過升國旗這種方式來表達對國家的熱愛。在得到當地相關部門的批覆後,范家小院裏最初用木頭做的簡易旗杆很快就豎了起來了。
2000年10月1日國慶節當天,範德康老人在自家小院第一次升起了五星紅旗。
範德康兒子範沛先説:“當時還沒有這種不鏽鋼的管材,所以我爸爸就靠土辦法,叫木匠買了幾根木頭把它接起來,建起來還是挺高的。 ”
從2000年國慶節開始,升旗這件事就成了范家小院裏每天的日常。即使現在年紀大了,沒法親手升旗了,但看着兒孫們升旗、看着五星紅旗在院子裏高高飄揚,依然是範德康老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浙江省慈溪市長河鎮寧豐村村民範德康説:“永遠不能忘記艱苦鬥爭的歷史,也要記在心裏。現在年紀大了,反正也沒有其他啥好做的了。想想過去,現在還是蠻幸福的。”
1929年出生的範德康,22歲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隨部隊進駐鴨綠江畔的丹東空軍基地,在一個警衞連裏擔任文書記錄員。範德康雖然不是一線戰鬥員,但任務同樣艱鉅。
範德康兒子範沛先説:“這個工作也很重要的,因為飛機在天上飛,這個油料只能半個小時或者多少時間,它有規定的,到時候油料沒有了,如果時間到了,就要及時向上級報告,叫飛機返航什麼就是這樣的。他主要是塔台記錄時間,每架飛機的起飛降落這個時間都要記下來。”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範德康仍然隨部隊留在丹東,直到1957年退伍回鄉。他先在棉花廠工作了3年,之後又到寧夏支邊,一年後再次回鄉與妻兒團聚。
在範德康老人的影響下,兒子範沛先和大孫子範新顏都參過軍。老人經常跟兒孫們講當年抗美援朝戰場上的事。經歷過硝煙戰火的他,更能體會一面五星紅旗的升起是多麼的不易,而全家人也都明白升國旗這件事在老人心中的分量。
範德康兒子範沛先説:“他(升旗)主要的出發點就是感恩黨,感恩我們偉大的祖國。那麼我的想法就是我要以爸爸為榜樣。 ”
20多年來,小院裏的國旗換了一面又一面,而換下來的旗子,老人也都收好、珍藏着。他打算把這些國旗和升旗這件事一代代傳下去。
範德康大孫子範新顏説:“我們當然要接受了,要傳承下去這個光榮傳統,已經在我們家傳承20來年了,肯定不可能從我們手上斷掉,一直要傳承下去。”
範德康小孫子範新波説:“每次只要家裏組織升國旗,我肯定會把我女兒一起帶過來,從小就讓她感受這種氛圍。等她長大回憶起來的時候,這一段經歷對她而言,在整個人生的話肯定還是很有幫助的。我覺得我們這種文化傳承,以後可能要把它變成一種遺傳基因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