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華:風雪金銀灘
風雪金銀灘
文/劉慶華
一九六八年初春,我懷揣着拳拳赤子之心、悠悠軍旅之情,毅然棄商從戎,踏上了夢想的從軍之路。西去的列車載着我的夢想,經過數天顛簸,一直到達了青海高原一個無名小站。迎着春風拂動的陽光,我被分配到了空軍高炮某部二連,和兄弟部隊一起擔負起了金銀灘核武器基地的防空作戰任務。
這是一個海撥37O0餘公尺的高山連隊,當汽車行至山角下,我被眼前的景象徹底驚呆了。皚皚雪山一望無際,北風怒號漫天飄飛。當時,初春的春意並沒有涉足大漠高原,寒風還在怒號,大雪還在封山,按要求,我們只能徒步前行到達連隊。我們背起行囊,踩着沒膝的積雪艱難地朝前蹣跚挪行,每一步,都要用上很大的力氣。由於空氣稀薄高山缺氧,行至半山腰,還沒有經過任何高原訓練的我們再也走不動了。二十幾名新戰士一個個都倒在雪地裏,只覺頭昏腦漲,心慌氣短,大口地喘着粗氣。有的不知不覺流出了鼻血。零下三十多度的氣温,不大一會,流出的鼻血很快凝固成兩條半尺多長的血筷子。大家頭痛欲裂,昏昏沉沉,我們再也沒有力氣前行半步,一個個痛苦的躺在雪地裏呻吟呼號,等待部隊救援。這時,老戰士們從高山連隊下來了,他們全體出動,用牀板用木塊,兩個人抬一個人,把我們一個個終於抬上了駐紮在高山之巔的連隊。從此,我開始了高原漫長而又艱苦的軍旅生活。
青海高原惡劣的自然環境是常人難以想象的。戰士們編的順口溜便説明了一切:天上無飛鳥,山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四季穿棉襖。這就是風雪高原的真實寫照。從此,春夏秋冬,年復一年,雪山為伍,風霜作伴。
高原地區日常生活的艱苦常人是體會不到的,由於高原缺氧,饅頭蒸不熟,米飯夾生吃。惡劣的環境下,又時有道路封阻,供水不及時,蔬菜吃不上。一旦大雪封山,飲用水便成為生活中的一大難題。高原的自然水資源就是刨冰挖雪,做飯、洗涮,許多時候是取自高原雪水。戰士們一年洗不上一次熱水澡。大家訓練、勞動、上課甚至睡覺,經常是穿着一身衣服,真是軍衣未洗浸血臭,汗水沐浴毛髮酸。就連看似簡單的座着吃飯,也成為難以實現的奢望。連隊沒有飯堂,沒有餐桌,為鍛練戰士們的高原適應能力,每當開飯時,大家便蹲在操場上圍成一圈各自端着飯碗,並要求在十分鐘內就餐完畢,否則饅頭米飯便成了冰疙瘩。
在那個年代由於高原自然環境惡劣,交通、通訊、信息滯後。一封家書要往返幾個月才能收到,盼望親人的信件成為戰士們最大奢求。經常是一封家書爭相傳閲,一份報紙全連分享,大家有什麼喜事、難事、苦事,都會在全連範圍內相互傳揚,相互鼓勵克服。一位年輕的排長未婚妻來隊探望,因大雪封山,沒有辦法按時迎接到連隊,未婚妻經過幾天的等待,一怒之下含淚離他而去,從此徹底終止了戀愛關係。一位副連長的妻子帶着未滿週歲的兒子到連隊探親,這位妻子的到來給連隊平添了生活氣息和無限歡樂,給連隊帶來了多彩生機,全連歡呼雀躍,像和久別的親人見面一樣那麼親切,那麼暖心。那個時候,在荒漠的雪域高原能見到一位異性,就會頓生母性的嬌柔温暖,大家無不雀躍,喜上眉梢。就在全連為嫂子的到來而歡欣之時,未滿週歲的孩子因高原缺氧,患上了急性腦炎,又因為交通受阻,大雪封路,無法下山救治,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而不幸在戰士面前眼看着夭折。戰士們再也高興不起來了,眼含熱淚把這個逝去的小生命掩埋在營房外的雪地裏,用雪堆起了一座高高的墳塋。
戰士們是堅強的,勇敢的。業餘文化生活的匱乏、枯躁,使戰士們的精神生活變得十分單調而乏味。地處雪域,山高路險,連隊無電視、無廣播、無報刋、無文體設施、無娛樂活動。只有半邊籃球場和一副破舊不堪的球架。一次連隊組織以班為單位的籃球比賽,不小心籃球滾落山底,連長讓一個班找了一個星期也未找到籃球的下落。從此,唯一的體育活動沒有了,只有半截球架在寒風中隨風搖擺、瑟瑟發抖。
要説苦,莫過於軍事訓練的苦。在高寒地區的軍訓,遠比常人付出數倍的體力與耐力。戰士們身着厚厚的五皮,即:皮大衣、皮帽子、皮手套、皮棉鞋、皮耳捂子,每天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嚴寒堅持正常訓練,稍有運動就會氣喘吁吁。就是這樣,被凍傷的現象仍然時有發生。由於長年堅守在高海撥、高寒區、高零下、高風沙的惡劣氣象環境,戰士們的兩腮被歲月刻下了兩朵典型的紅雲標記,長期不會褪去,戰士們親切地稱之為高原紅,外人稱之為“紅二團”。這種難以褪去的明顯印記,讓人一看就知道是久居高原的高原人。
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艱苦的生活條件,戰士們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堅韌不撥,迎難而上,憑着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和對人民軍隊的無比熱愛,爬冰卧雪,無所畏懼,風霜嚴寒不屈不撓,為了祖國的安寧,把青春的一腔熱血,拋灑在了巍巍青藏高原,把最美的壯麗青春,奉獻給了國防核武器建設事業,以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地、泣鬼神、衞疆戍邊的英雄讚歌。
我在青海高原度過了五年的軍旅生涯,親眼目賭和經歷了雪域高原生活的艱辛和戰友們的不屈不撓。由於工作的需要,五年後我雖然調離了這個高山連隊,但我永遠也忘不了神聖的金銀灘,永遠也忘不了我的羣體我的連。在那裏,有撫育我成長的啓蒙首長,有我朝夕相處患難與共的戰友。在那裏,雪域高原的風雪嚴寒陶冶了我的情操,洗滌了我的靈魂,歷煉了我的意志品質。在那裏,我學會了吃苦,學會了忍耐,學會了堅強,學會了在惡劣環境條件下自我生存的能力。
五十年過去了,軍旅人生讓我在歲月裏咀嚼、回味,軍營生涯讓我難忘、眷戀。每當我想起人生履歷的這段光輝歲月,倍感生活信心百倍,頓時產生無比的驕傲和自豪。是的,這是常人不會經歷、不能忍受的輝煌人生履歷,它使我從此意志更堅強,信念更堅定,面對困難而勇往直前。我雖年已七旬,但對軍人、軍營的熱戀,依然血性、陽剛。雖不能揮戈躍馬,操刀持槍,但初心未泯,軍魂永恆,矢志不渝。
金銀灘,號角永遠響在耳畔,夢繞魂牽。
劉慶華,山東省新泰市人,生於1949年2月,1968年4月應徵入伍,1968年12月入黨。歷任班長、排長、副指導員、指導員、政治處、營處幹部股長、營教導員等職。黨內職務歷任黨支部書記、營黨委書記、團黨委委員。1987年2月轉業,歷任某局黨委副書記、黨委書記等職。
壹點號 望月文學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