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再生長”走進校園,專業設計力量引入微更新

“城市再生長”走進校園,專業設計力量引入微更新

上海的“城市更新”已進入4.0階段,逐步實現“向存量要空間、以質量求發展”城市更新的本質是試圖補齊城市發展歷史過程中的短板,它們基於周邊明確的建成環境,且更能直觀看清使用者的清晰畫像,也因而需要更精準細緻的設計方案。基於此,由楊行鎮人民政府主辦、同濟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與上海萬科協辦,上海誠衞興置業與FA青年建築獎承辦的“城市再生長”楊行老集鎮城中村美好杜區城市微更新研討會於8月7日拉開帷幕部署老集鎮基地改造點位與前期籌備。城中村改造的核心目的是“解決日常需求”,營造有活力和具温度的城市界面與公共空間。

9月14日,課題正式在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的宣講會上發佈,面向在校學生徵選方案。獨樹一幟的教學與實踐結合,以求在真實的城市場景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對策,培育建築青年力量,併為之提供施展平台。

基地背景 PART 01

基地位於上海市寶山區楊行鎮,而楊行鎮原名白沙鎮,曾是船民上岸落腳之地,90%為外來人口,其老街棚户與公路有待疏通,並受制於寶山早前能源基地與重工業基地的影響,發展略滯後於其他片區。其中城中村改造作為響應“十三五”規劃的項目,改造範圍共涉及6個區塊,總建築面積93萬方,白沙公園、體育中心、院校教育、優質醫療等優質資源配套將陸續引入——此次老集鎮微更新將服務於四個地塊,周邊生活動線總長度約4.2km範圍,主要以微更新解決三大問題:而楊行鎮原名白沙鎮,曾是船民上岸落腳之地,90%為外來人口,其老街棚户與公路有待疏通,並受制於寶山早前能源基地與重工業基地的影響,發展略滯後於其他片區。其中城中村改造作為響應“十三五”規劃的項目,改造範圍共涉及6個區塊,總建築面積93萬方,白沙公園、體育中心、院校教育、優質醫療等優質資源配套將陸續引入——此次老集鎮微更新將服務於四個地塊,周邊生活動線總長度約4.2km範圍,主要以微更新解決三大問題:

周邊人行道與道路綠化狀況亟需改善;各地塊分散,缺少統一的文化內涵輸出;日間城鎮活力較差,需要公共空間和對人氣的聚集。這也決定了,“賦予社區能力”將成為城市更新的核心內容。

“城市再生長”走進校園,專業設計力量引入微更新

任務基地位置圖

三項任務 PART 02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俞泳公佈了基地內三處改造點位與三大任務。

任務一

區域入口標誌及橋樑改造:基地位於白沙園路、月城路交叉路口西側,現狀在橋樑東西兩端各有一個2米限高門架。設計任務為:結合2m限高門架設計入口廊架,突出標誌性;橋樑更新,保證兩條機動車道通行,兩側增加獨立步行道,改造現有欄杆造型。

“城市再生長”走進校園,專業設計力量引入微更新

任務一現狀圖

任務二

街道景觀設計:基地位於盤古路以南、富楊路兩側街道及街角,基地東西兩側地塊北側臨盤古路為商業,南側為住宅。設計任務為:對街道及街角空間進行景觀建築設計,包括鋪地、綠植、景牆等,增加街道生活氣息,使被富楊路打斷的兩側用地重新形成相呼應的整體。

“城市再生長”走進校園,專業設計力量引入微更新

任務二現狀圖(自北向南視角)

任務三

公交站及施工圍牆設計:對月城路、盤古路、寶楊路沿線公交站及施工圍牆進行重新設計。公交站具備公交線路圖、座椅、遮雨雨棚等功能,增加公交站的藝術感和時代感;選擇一處施工圍牆進行設計,增加圍牆的互動性和藝術性。

“城市再生長”走進校園,專業設計力量引入微更新

任務三現狀圖(臨時圍牆)

“城市再生長”走進校園,專業設計力量引入微更新

任務三現狀圖(公交站)

評審團隊 PART 03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策展人 李翔寧

上海高目建築設計公司主持建築師 張佳晶

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原上海中心總工 葛青

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建築學系主任 範文兵

Wutopia Lab主持建築師/Let’s talk聯合創始人 俞挺

萬科上海區域萬晟能力中心合夥人/清華x-lab未來生活中心聯合創始人 張海濤

上海誠衞興置業發展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 方之羣

“城市再生長”走進校園,專業設計力量引入微更新

賽制安排 PART 04

繼8月研討會和9月15日宣講會後,大賽日程為9月20日現場踏勘,9月24日提交概念設計方案並評圖,在教師指導下深化,10月15日入選組提交概念深化方案;10月底最終評圖會上,選出按3大改造片區劃分、共入圍的9個方案,每片區3個,獎金1000元/方案;每片區3個方案中選出一個最佳,共3個大獎,獎金各自為5000元/方案。另在線投票選出一個網絡人氣獎,獎金1000元/方案。

城市更新本身也需要新穎的形式與時俱進,通過競賽動員學院專業端口力量,集結教室和100多位學生參與,是一種多方共贏。教課中提供學生實踐的機會,“教”就不再空泛理論,學生也能因具體落地可感知的,更能投入和發揮能力。城市更新更應兼顧在地居民的生活需求與情感需求,切實改善居住條件,增加社區公共空間和休閒娛樂設施,並儘可能保護、延續甚至擴大傳統的人情交互結構,提升原住民的社區依戀與幸福感。城市更新對開發商而言,才是真正參與城市建設經營,配合政府改造城中村,以公益性民生工程為主導,充分應用舊城改造經驗。

在這樣一塊原名為“白沙鎮”的有歷史、有温度的土地上,集結專業智慧力量,帶來更多創新的活力,讓優秀的設計方案落地、服務於日常,去實現原住民多年對“改善環境”的心願,也為楊行新一輪城市面貌升級助力。

作者:萬文

編輯:丁曦林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74 字。

轉載請註明: “城市再生長”走進校園,專業設計力量引入微更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