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衞星解開了一個“密碼”

由 公西成化 發佈於 綜合

20世紀80年代初

向小康奔跑的目標

悄然和蘇州這座千年古城結緣

歷經40多年改革開放

“先行者”蘇州牢記

“經濟強、百姓富、

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

的幸福密碼

奮力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這是8月24日拍攝的蘇州城區圖。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這是9月24日拍攝的蘇州城區圖。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高質量發展是現代蘇州的標籤

蘇州以全國0.09%的土地

創造全國2.1%的GDP、2.4%的税收

和7.7%的進出口總額

GDP列全國城市第六、地級市第一

工作人員在蘇州富強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作業(10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韓瑜慶 攝

蘇州吳江亨通集團員工在光纖生產車間查看光纖預製棒抽真空情況(2016年4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這是8月9日拍攝的蘇州市工業園區。新華社記者韓瑜慶攝

金雞湖畔的“東方之門”

如同一扇時光之門

東邊是高樓迭起、

日新月異的現代化蘇州

西邊是“人家盡枕河”

千年姑蘇城

這是9月25日拍攝的蘇州城區。新華社記者 韓瑜慶 攝

這是8月24日用無人機拍攝的蘇州拙政園。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6月19日傍晚,一羣羣居民在永聯村金拇指廣場跳廣場舞。新華社記者楊磊攝

6月18日,永聯村村民舞蹈隊的隊員正在參加舞蹈《花開中國》的排練。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在蘇州,“農民”不再是身份區分

更多是一種職業選擇

支撐這一變化的

是產業逐漸興旺、環境日益美麗、

農民更加富裕的現代化新農村建設

張家港永聯村

曾經是長江邊上圍墾建村的“貧困村”

改革開放以來

永聯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9年,全村實現營業收入

750億元,利税56億元

成為生態宜居、景色秀美的國家級生態村

衞星地圖顯示

長江干流超過90度的彎道有181道

其中奔流入海前的最後一道在蘇州張家港

這是10月19日拍攝的蘇州張家港灣。新華社記者李博攝

這個“江海交匯第一灣”

將9公里生產岸線調整為生態岸線

精心打造最美江灣

近年來,曾經老街老巷的古老蘇州

通過有機更新迸發青春活力

來自新西蘭的玉雕師Timothy Jack steel在蘇州參觀其他同行的作品(2019年4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蘇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刺繡藝術大師姚惠芬在刺繡雙面繡(2019年6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9月26日,兩位崑曲演員在蘇州崑山當代崑劇院崑曲文化中心排練。新華社記者韓瑜慶 攝

市民在蘇州觀前街“姑蘇八點半”活動現場(8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入夜

“姑蘇八點半”的小劇場熱鬧起來

文化不僅激發消費活力

文化也是蘇州核心魅力

為城市永續發展不斷賦能

欄目主編:顧萬全 張武 文字編輯:程沛

來源:作者: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