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有個萬一,讓兒子向着武漢的方向磕個頭就行,不用為我難過。”
“今天干不完,就把我埋在這!”
“我一邊騎,一邊唸叨:‘甘如意,加油!加油!走一段就少一段了!’”
“前方,我們為了搶救病人不顧一切,背後,鼎力支撐我們的,是整個中國。”
……
疫情期間,英雄的城市武漢,湧現出無數英雄的故事。
近日在湖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蹟報告會現場,來自抗疫一線的醫生、民警、社區工作者、建設者講述的戰“疫”故事,勾起淚點無數。
湖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蹟報告會現場 馬芙蓉 攝
趙軍:“火神山”“雷神山”彰顯中國速度
趙軍講述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建設故事 報告團供圖
“今天干不完,就把我埋在這!”這是火神山醫院建設現場,一名負責人面對沒有按期完成的場平,立下的軍令狀。此前,他已經三天三夜沒有合過眼。
在人力、物力、材料設備都短缺情況下,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分別歷時10天、12天從無到有,彰顯了“中國速度”。
資料圖:火神山施工現場 黃文瑞 攝
“這是中國人民眾志成城、不懈奔跑的速度!”中建三局安全總監、火神山醫院項目指揮部工程組組長趙軍説。
趙軍介紹,建設醫院消息傳開後,“我是黨員,我帶頭”“我在湖北,我請戰”“我在武漢,馬上到”的消息刷屏工作羣、朋友圈。短短几天,4萬多名建設者火速集結。
資料圖:雷神山醫院施工現場 胡琛 攝
面對材料緊缺的問題,全國各地的箱式房、大型設備、防滲膜、電線電纜等物資在短時間內源源不斷運往武漢。聽聞需要防水卷材時,一名因社區封控無法外出的武漢貨主立馬打來電話:“把(我的店)門撬開,要什麼,自己拿!”
施工晝夜進行。連續作戰,不眠不休,對建設者們是一場生理和心理的極限大考。大家困了靠灌花椒水提神,實在堅持不下去,躺在地上眯一會兒,醒來繼續戰鬥。
資料圖:建設中的火神山醫院 張暢 攝
萬眾一心,其利斷金。常規需要至少兩年的工期,分別壓縮到10天和12天,實現上百家參建單位、近千道工序、幾萬名建設者的無縫對接、高效協同。
資料圖:雷神山醫院施工現場 胡琛 攝
張定宇:我必須跑得更快
“人民英雄”張定宇講述戰“疫”故事 報告團提供
武漢金銀潭醫院是此次疫情的“風暴之眼”和“離炮火最近”的戰場。該院院長張定宇拖着漸凍之軀,帶領全院夜以繼日奮戰,先後開啓21個病區,收治2800餘名新冠肺炎患者。治癒患者中,年齡最大的94歲,最小的15歲。
張定宇回憶説,最令人刻骨銘心的是春節前一週,患者從一個一個轉診到一撥一撥地轉診。醫院衞生員、安保人員、醫護人員、防護用品均告急。但醫院257名黨員爭相奔赴急難險重崗位,沒有一個逃兵。
“作為一名醫生,也是一名普通的武漢市民,在那一個個日夜,我的內心始終充滿感恩。”張定宇表示,在身後鼎力支撐他們的是整個中國,他想對所有援鄂醫護再説一聲“謝謝”,向捐獻逝者遺體用於病理解剖的家屬表達敬意。
參加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走進人民大會堂時,張定宇坦言“心是提着的,有點緊張”,他擔心腿不好,走路不穩,很怕在全國人民面前摔跤。
“人的生命長度是有限的,但寬度和厚度卻是無限的。”張定宇説,“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的生命早已不僅僅屬於我自己,它屬於我們宣誓併為之獻身的偉大事業。”
甘如意:我們青年一代是經得起考驗的
騎行4天3夜返崗的甘如意講述戰“疫”故事 報告團提供
“加油!加油!走一段就少一段了!”憑藉這股信念,武漢市江夏區金口街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技士、24歲的甘如意頂風冒雨騎行4天3夜,跨越300公里,從荊州公安縣老家返崗支援。
春節前夕,甘如意已從武漢回到老家,準備迎接過年。武漢“封城”後,她決定逆行返崗,“哪怕是回去喊一聲‘武漢加油’,我也要和同事們在一起!”
此時,所有去往武漢的公共交通全部停運。帶着一個揹包,裝了幾件厚衣服和一些零食,揣着通行證,她騎着自行車上路了。
途中下起小雨,沒有雨衣的她手凍僵了,羽絨服裏卻是一身汗,甚至不慎摔進一個大水坑;長時間騎行,她膝蓋疼痛難忍,上坡只能推着車一步步往上挪……歷時4天3夜,她終於回到熟悉的武漢。
甘如意從老家騎行至武漢 中新視頻截圖
“因為我姓甘,所以不怕苦。”再度回望那段艱險的騎行之旅,她這樣説道。
“在父母眼中,我們‘90後’還是稚氣未脱的孩子,但我們知道,穿上這身防護服,我們就是戰士,我們必須扛起肩上的這份責任!”甘如意説,“行動是青春的證明,我想用頂風冒雨、騎行返崗的經歷告訴大家,我們青年一代是好樣的、經得起考驗的。”
邵玉春:以生命赴使命 以大愛護人民
背疑似患者就醫的民警邵玉春回憶戰“疫”經歷 報告團提供
“每個人民警察在入警時,都曾莊重許下‘勇於擔當作為、甘於犧牲奉獻’的誓言。”邵玉春説,作為其中一分子,他願和千千萬萬戰友一道,以生命赴使命,以大愛護人民。
邵玉春是武漢市公安局江岸分局新村街派出所副所長。1月30日,他和戰友在社區執行“四類人員”轉運任務時,遇到一名癱倒在樓梯間、疑似感染的老人。來不及多想,他背起老人送醫。
老人身材壯實,比邵玉春高出半個頭。邵玉春穿着密不透氣的防護服,不一會汗水打濕貼身衣物和警服。老人已近昏迷,身體一直往下墜,每走幾步,邵玉春不得不停一停,蹲一蹲,再往上託一託。
從樓道到轉運車不過幾百米,邵玉春足足走了十幾分鍾。放下老人後,他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氣,雙腿直打顫。
“選擇無畏,只因頭頂警徽。”邵玉春介紹,從1月29日到2月14日,武漢公安共協助街道、社區收治隔離“四類人員”14334人,當時衝在轉運第一線的人民警察千千萬萬,而他不過是其中最普通的一員。
資料圖:1月23日,武漢封城火車站關閉 張暢 攝
和平年代,人民警察是犧牲最多的職業。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湖北共有6名民警、2名輔警獻出了生命。
周寧:我是醫生,不能對病毒認慫
周寧講述戰“疫”故事 報告團提供
從感染到康復再到回到抗疫一線,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心血管內科醫生周寧坦言“説不害怕,那是吹牛”,但他始終沒有“向病毒認慫”。
周寧1月中旬在接診病人過程中不幸感染。經過自我隔離治療,4天后症狀漸漸好轉。2月8日隔離期一結束,他立刻打電話請戰。
“你都被感染了,救人也不缺你一個。”面對家人的勸阻,周寧卻説:“我的職責是治病救人,這時躺在家裏會被人笑話的!”
2月9日,周寧作為第一批醫務人員來到同濟醫院光谷院區新開闢的戰場。面對狡猾的病毒,醫院多學科聯合組建重症治療攻關團隊,周寧擔任護心小分隊負責人。
資料圖:3月10日,武昌方艙醫院休艙前醫護人員核對患者信息 張暢 攝
他介紹,在阻擊新冠病毒戰鬥中,讓他尤為欽佩的,是護士姐妹們。
護心小分隊只有7名護士,4小時輪班守一個ECMO病人,每小時需要檢測的數據達數十種之多,工作量極大,隨時還會遇到各種突發併發症。但這些年輕護士們在關鍵時刻變成了勇敢的戰士,拉得出,頂得上,扛得起。
桂小妹:羣眾有難,我們必須上
桂小妹講述疫情期間社區服務居民的戰“疫”經歷 報告團提供
青和居社區是武漢最大的公租房小區之一,有5235户8230人。該社區黨總支書記桂小妹在報告會上驕傲地説:“疫情期間,我們社區居民沒有一户吃不上飯、沒有一人用不上藥!”
驕傲的背後,是社區工作者不分晝夜的辛勤付出。
為在72小時內徹底完成“四類人員”排查任務,21名社區工作者和21名下沉黨員幹部“白天敲門、晚上數燈,逐户逐人、監測體温”,用時兩天完成排查,第三天查漏補缺。
資料圖:社區幹部腰部疼痛難忍躺在地上處理工作 李維明 攝
小區封控後,居民吃喝成為問題。社區組建15個由1名網格員、1名下沉幹部和3名志願者組成的敲門小分隊,為居民解決各種需求。針對困難人羣,社區組織志願者免費送餐。
面對疑似病例,社區工作者一邊幫忙協調車輛和醫院,一邊安慰家屬和病患;一位婆婆有智力障礙,家人因社區封控無法來照顧,網格員每天上門看望……在以真心換真心的服務中,社區人員打開居民認可的心門。
資料圖:2月29日,志願者為市民送藥 張暢 攝
每天在外東奔西跑,桂小妹也會害怕。但聽到居民説“你們辛苦了”時,她又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疫情是一次大考。桂小妹介紹,如今112名黨員幹部常態化下沉青和居社區,服務居民的力量更強了;社區工作者待遇提高了,大家的幹勁更足了,“我們將繼續用心用情服務好羣眾,讓燈火在夜晚更加温暖。”
向為抗疫貢獻力量的每一個人
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