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電影忽悠了,黃百韜被圍既不是沒在運河架橋,也不是賈汪起義

摘要: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國民黨軍黃百韜兵團在碾莊被殲。黃百韜兵團被圍困在碾莊的真正原因,並不是所謂黃百韜自己説的“三不解”,在新安鎮等待44軍,又沒有在運河上架橋,也不是第三綏靖區在賈汪起義,向解放軍開放了防區。

別被電影忽悠了,黃百韜被圍既不是沒在運河架橋,也不是賈汪起義

打開百度APP看高清圖片

【公告:本號原名“老周的深度軍事”,因微信公眾號相關規定,更名為“老周的深度君事”,特此公告】

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國民黨軍黃百韜兵團在碾莊被殲。黃百韜兵團被圍困在碾莊的真正原因,並不是所謂黃百韜自己説的“三不解”中的兩個:一是在新安鎮等待44軍兩天,二是沒有在運河上架橋;也不是第三綏靖區在賈汪起義,向解放軍開放了防區。

這就讓老周來仔細梳理一下。

黃百韜第7兵團原來下轄第25軍、第63軍、第64軍和100軍等四個軍,駐紮在新安鎮為核心的徐州以東地區,就在戰役開始前夕,由於駐紮在海州(今連雲港)的第44軍沒有船隻,無法從海路撤退,這才劃歸第7兵團序列,這樣,黃百韜兵團就增至五個軍,共約12萬人。

1948年11月4日,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粟裕、副政委譚震林、參謀長陳士渠、副參謀長張震下達了淮海戰役攻擊命令,確定戰役第一階段以10個步兵縱隊和特種兵縱隊圍殲新安鎮、阿湖地區的黃百韜兵團。

11月5日,國民黨參謀總長顧祝同來到徐州,召集作戰會議,研究作戰方案,最後確定採取“備戰退守”方針,各部隊向徐州收縮,黃百韜兵團從新安鎮退至運河西岸,邱清泉兵團位於徐州以東與運河以西之間,李彌兵團集結於靈璧、泗縣,第3綏靖區退守灘上鎮、台兒莊、韓莊段運河。蔣介石同意了這一方案,各部隊於6日開始按照這一方案調整部署。只有黃百韜兵團為了等待在海州的第44軍,比其他部隊推遲一天行動,於7日開始撤退——所以,實際上黃百韜為等待44軍,只耽誤了一天,而不是兩天。

別被電影忽悠了,黃百韜被圍既不是沒在運河架橋,也不是賈汪起義

【本號關聯視頻號“老周新觀察”,可在站內搜索,同時全網各大視頻平台同步推出,敬請加關注多支持】

11月6日,解放軍計劃圍殲黃百韜兵團的各縱隊開始從魯南地區南下,向新安鎮進發。

11月7日晨,黃百韜兵團主力開始從新安鎮西撤,63軍則從窯灣西渡運河,既減輕兵團主力的道路通行壓力,同時也擔任兵團側翼掩護。

11月8日,黃百韜率兵團部和25軍、64軍渡過運河,100軍和44軍也緊隨其後,到達炮車、運河車站地區。由於黃百韜兵團7日就已經撤離新安鎮,所以6日開始南下的解放軍,未能在7日、8日按預定計劃在新安鎮地區抓住黃百韜兵團。

8日下午,何基灃、張克俠率第3綏靖區部隊在賈汪起義,向解放軍開放防區。但雙方溝通聯絡都需要時間,所以等解放軍部隊通過第3綏靖區防區已經是9日了。

9日,國民黨徐州“剿總”根據解放軍大舉南下,第3綏靖區起義這些情況,判斷解放軍這次行動的目的是奪取徐州,因此緊急調整部署,命令李彌兵團位於徐州東北的大湖、荊山鋪地區,黃百韜兵團位於徐州東南的徐山村、潘塘地區,邱清泉兵團則位於徐州以西的黃口地區,另外位於蒙城地區的孫元良兵團則兼程向宿縣、符離集地區集結。從徐州“剿總”的這一部署來看,顯然並沒有判斷出解放軍戰役目標是攻擊黃百韜兵團。

就是在9日這一天,黃百韜兵團的100軍和44軍也渡過運河,儘管兵團後衞100軍44師有兩個團因為運河大橋被提前炸斷而被隔斷在運河以東,隨即被解放軍殲滅,但黃百韜兵團主力四個軍都已渡過了運河,到達碾莊地區。當晚,黃百韜向徐州“剿總”報告:“賴鈞座德威,幸未遭匪算”,並報告了各部損失:“25軍損失2000人,100軍損失5000人,64軍損失1000人,44軍損失1000人。”也就是説到了9日晚,黃百韜兵團主力已經渡過運河,總共損也不過只有1萬人。黃百韜認為碾莊距離徐州只有約60公里,而且沒有大山大河阻隔,一馬平川,所以危機已經過去了,就決定讓部隊在碾莊休整一晚,整頓一下因為連續三天行軍作戰而有些混亂的建制。而直到這時,解放軍也沒有對黃百韜兵團形成合圍。

別被電影忽悠了,黃百韜被圍既不是沒在運河架橋,也不是賈汪起義

如果黃百韜10日按計劃向徐州撤退,解放軍將很難追上。換句話説,所謂等待44軍,沒在運河上架橋,以及賈汪起義,都沒有能夠讓解放軍來得及在碾莊追上併合圍黃百韜。

這裏,對這一説法還有個佐證:

11月9日,黃百韜兵團的後衞100軍44師由於在渡運河時損失了兩個團,只剩下一個團和師部直屬部隊,師長劉聲鶴認為自己部隊損失太大,已經無力承擔後續作戰任務,因此請求直接撤回徐州休整補充。在得到100軍軍長周志道批准後就率領殘部一路向西,於10日下午到達徐州以東40多公里的曹八集(今八義集)。

直到11日天亮後,解放軍華野13縱才經過急行軍趕到曹八集周圍地區,13縱38師隨即以114團攻擊曹八集,113團進至曹八集以東,切斷曹八集與黃百韜兵團主力的聯繫,39師115團則協同7縱部隊進攻在曹八集西面大耿莊的國民黨軍李彌兵團第9軍3師8團,保證攻擊曹八集部隊的右翼安全——請注意,此時李彌兵團和黃百韜兵團的距離並不遠,幾乎可以説雙方的防區是相互銜接的!兩個兵團之間的空隙還不到5公里。

直到11日,解放軍才殲滅了在曹八集的44師,而此時黃百韜兵團的主力還在碾莊!

要知道,44師原來是黃百韜兵團的後衞,位置在整個兵團的最東面,在解除了後衞任務後超越了整個兵團的行軍序列,直接撤回徐州,這才最早趕到了最西面的曹八集。如果黃百韜兵團在渡過運河之後,行動果斷的話,應該是能夠在44師之前,至少不會相差太多時間,也就是在9日下午到晚上這段時間裏到達曹八集,而此時解放軍並沒有趕到!解放軍最早趕到的部隊華野13縱要到11日天亮後才趕到,而且也只到了3個團,13縱主力趕到更是要到12日了!

別被電影忽悠了,黃百韜被圍既不是沒在運河架橋,也不是賈汪起義

所以説,如果黃百韜兵團10日就從碾莊出發,繼續西撤,解放軍在碾莊包圍黃百韜兵團的意圖肯定就要落空。

那麼,為什麼黃百韜兵團主力10日還停留在碾莊沒有繼續向徐州撤退呢?

蔣介石獲悉黃百韜兵團在撤退途中遭到解放軍的襲擊,深感不安。10日上午便在南京官邸召開緊急會議,決定集中兵力由徐州出援黃百韜,以求在碾莊附近與解放軍決戰。隨後便根據這一決策,下達“戍灰督電”(戍是天干序列中的第11字,表示11月;灰是電報中10日的韻目代日字),命令徐州“剿總”立即執行。

“戍灰督電”的主要內容是:

1、以內線作戰為原則,集中全力先解決運河以西徐州以東之解放軍。為求得決定性的勝利,應遲滯阻擊由西東竄之解放軍第3、8、13縱隊越過津浦路南段參加主力決戰。

2、黃百韜兵團之第63軍應在原位置(窯灣)固守待援,其餘各軍不應再向後撤,尤應協同邱清泉兵團夾擊運河以西徐州以東之解放軍。

3、邱清泉兵團應以主力轉用於徐州以東,協同黃百韜兵團作戰。

4、李彌兵團應抽出1個軍參加攻擊。

5、徐州守備部隊應堅工固守,支持各方面對解放軍之攻擊,形成戰場之堅固支撐點,以利決戰。

6、孫元良兵團應即推進至夾溝、符離集地區,阻擊解放軍第3、8、13縱隊東竄,並維護交通。

7、劉汝明部應即集結固鎮、宿縣維護鐵路交通,並清剿鐵路兩側解放軍。

——就這樣,國民黨軍將原來11月6日開始實施的《徐蚌會戰計劃》向徐州蚌埠間集結兵力改為將全部兵力都集中到徐州周圍與解放軍決戰。

看明白了吧,蔣介石的這個命令才是黃百韜兵團10日還留在碾莊,沒有繼續向徐州撤退,最終陷入解放軍合圍的真正原因。

別被電影忽悠了,黃百韜被圍既不是沒在運河架橋,也不是賈汪起義

11月11日,解放軍才完成了對碾莊地區黃百韜兵團四個軍的合圍。

有人肯定會説,又是蔣介石的瞎指揮,才葬送了黃百韜兵團。實際上,讓黃百韜兵團固守碾莊,集中邱清泉、李彌兩兵團出徐州向東,和黃百韜兵團內外夾擊與解放軍決戰的部署,從軍事上説並沒有錯。本來就是準備和解放軍決戰,那麼是在徐州近郊,還是徐州以東,抑或徐州以南,又有什麼區別呢?但是國民黨軍各部隊具體的執行力太差,儘管黃百韜兵團在碾莊地區苦苦支撐了十二天,直到11月22日才被全殲。黃百韜兵團在碾莊的頑抗,也完全出乎粟裕的預料,一度讓華野相當被動。如果邱、李兵團的增援能夠突破解放軍阻擊,和黃百韜兵團會師,那麼蔣介石徐東決戰的決策還真有可能能夠實現。但現實很骨感,邱、李兩兵團連續猛攻十二天,才推進了20餘公里,平均每天進展才區區2公里!要知道這一地區都是平原,是最有利於發揮國民軍主力兵團的炮火和機械化優勢,在這樣的情況下,進展依然如此緩慢,其中的真正原因就是邱、李兩兵團並沒有全力進攻,先不説邱清泉、李彌與黃百韜的個人恩怨,邱清泉始終認為解放軍是“圍點打援”,打黃百韜只是誘餌,真正意圖是圍殲增援黃百韜的援軍,所以特別重視與徐州之間的聯繫,就怕解放軍迂迴穿插截斷到徐州的退路,進攻時雖然炮火連天聲勢驚人,但實際上兵力投入並不多,手上一直控制着強大的預備隊以備萬一,這樣三心二意,怎麼可能會有迅猛的進展?所以最後也不過是攻到了大許家,和黃百韜兵團炮火相接,卻始終無法會合,最終只能眼睜睜看着黃百韜兵團四個軍在碾莊被殲(另一個軍在窯灣被殲),淮海戰役的勝負就此開始向解放軍一邊傾斜。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簽約賬號【深度軍事】原創內容,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50 字。

轉載請註明: 別被電影忽悠了,黃百韜被圍既不是沒在運河架橋,也不是賈汪起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