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2億到期債務 力帆股份能否憑藉司法重整翻身

(原標題:近12億到期債務壓頂,力帆股份能否憑藉司法重整翻身?)

時至今日,力帆股份最終走向司法重整。

8月23日晚間,力帆股份公告稱,公司於8月21日收到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的《民事裁定書》及《決定書》,裁定受理債權人重慶嘉利建橋燈具有限公司對公司的重整申請,並指定力帆系企業清算組(下稱“清算組”)擔任力帆股份管理人。與此同時,力帆股份旗下10家全資子公司,及參股公司重慶力帆財務有限公司(下稱“力帆財務”)也被法院裁定受理司法重整。

此外,力帆股份股票將於8月24日起停牌一個交易日,並在8月25日恢復交易。屆時,公司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簡稱改為“*ST力帆”,股票價格的日漲跌幅限制為5%。

近12億到期債務 力帆股份能否憑藉司法重整翻身
近12億到期債務不能清償,力帆股份走向重整

公告顯示,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查明,力帆股份已經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當前貨幣資金4300萬元,到期債務11.96億元,其他財產流動性差、無法變現,依法應予認定其明顯缺乏清償能力。

根據力帆股份同日公告,目前公司涉及訴訟(仲裁)1178件,涉及金額50.37億元。其中,公司(含子公司)近12個月內未披露的累計發生的涉及訴訟(仲裁)金額合計2.98億元。

昔日國產“摩托車大王”,一步一步地滑向深淵。8月6日,力帆股份的控股股東力帆控股以其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向重慶市第五中級法院申請進行司法重整,並在8月11日獲法院裁定受理。

7月9日晚間,力帆股份發佈公告稱,旗下力帆乘用車、力帆汽車銷售、力帆汽車發動機、無線綠洲、移峯能源等十家子公司現階段生產經營均不正常,無法清償到期債務,已經被債權人向法院申請進入破產重整程序;7月8日,力帆股份被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超過9700萬;6月底,力帆股份因拖欠供應商重慶嘉利建橋燈具公司56.31萬元貨款,被嘉利建橋向法院申請重整;4月2日,力帆股份旗下子公司重慶力帆乘用車因與重慶盼達汽車租賃公司存在買賣合同糾紛,盼達汽車向重慶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申請,要求力帆乘用車賠償7.98億元。

不僅如此,2019年7月,力帆股份發佈公告稱,力帆股份所涉案件的原告方包括渤海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紅星美凱龍商業保理有限公司、浙江浙銀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重慶森邁汽車配件有限公司、華科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海通恆信國際租賃股份有限公司等,僅這六家公司所訴金額就已經超過12億元,總計未披露涉訴金額高達14.23億元。經營上的困境,延續到了一線經銷商身上。2018年8月,由於力帆遲遲不能給供應商結款,部分供應商前往力帆集團追討貨款。

累累債務最終壓垮力帆股份,迫使其走向重整。

而在經營方面,力帆股份也承受着巨大的壓力。據財報2020年一季度報告顯示,力帆股份實現營收5.64億元,同比減少74.88%;虧損則從去年同期的9720.48萬元增加至1.97億元。而2019年力帆股份實現營業總收入74.5億元,同比下降32.35%;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46.82億元,同比大幅下降1950.83%;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1.31億元,遠高於流動資產。

曾轉向新能源、迴歸摩托車業務自救

力帆股份創立之初,主要從事摩托車的生產和銷售,2006年進入乘用車行業。不過,其乘用車發展之路並不順利。

公開資料顯示,力帆股份在2013年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之後,在2015年也曾達到過萬的年銷量,在當年處於行業前端。

然而好景不長,2016年,力帆股份陷入利用“新能源汽車騙補”的醜聞。財政部點名批評2015年力帆新能源電動車2395輛不符合申報條件,涉及中央財政補助資金1.14億元,並撤銷補助同時取消力帆乘用車2016年中央財政補助資金預撥資格。同年,力帆新能源汽車銷量僅為4000餘輛。

隨後,力帆的新能源業績開始走了下坡路。2017年,在分時租賃的熱度之下,分時租賃平台盼達用車就是力帆轉戰新能源的思路,這也成為力帆汽車新能源車輛的主要銷售路徑。

始料不及的是,今年4月2日,力帆股份發佈公告稱,因公司旗下子公司重慶力帆乘用車與重慶盼達汽車租賃公司存在買賣合同糾紛,盼達汽車向重慶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申請,要求力帆乘用車賠償7.98億元。盼達汽車在自身押金問題、生存壓力之下,開始向合作伙伴力帆股份“動刀”。此外,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力帆旗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為549輛,同比下滑56.32%,其中6月銷量僅為89輛。2019年全年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也僅為3091輛。

在2019年年底,力帆就對業務重心做出調整,將摩托車業務擺上首位。力主摩托車業務的常務副總裁楊波增補為公司董事會非獨立董事候選人,並被聘任為總裁。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目前身處困境的力帆股份採取自救,集中優勢資源將摩托車及進出口業務調整為經營重心。通過管理層的更換和工作重心的調整,或將帶領力帆走出困境。

由於摩托車“國四”標準實施等因素影響,力帆股份預計未來公司摩托車將迎來新的增長期,接下來公司將加大研發投入,鞏固並增強摩托車產品競爭力。

積重難返,多次傳言吉利將接盤

迴歸摩托車業務對於力帆來説,或許是生存危機下的最後一線生機。

此前一直有消息稱,吉利汽車有望接手力帆股份的摩托車業務,但8月17日,吉利官方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不知道此事”。儘管官方回應,但業內人士仍將吉利汽車看做能夠將力帆股份“拖出泥潭”的救命稻草。

有接近力帆股份的業內人士向新京報記者直言,27年前,力帆股份因涉足摩托車行業而迅速發展。但力帆股份如今面臨的重重困境,讓其轉型變得十分艱難。面對紛至沓來的資金糾紛以及高額負債及虧損,力帆股份恐怕難以輕易從中脱身。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此前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力帆的倒下是缺乏持續發展的技術努力和穩定的公司治理體系。其走向衰敗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傳統乘用車不努力進行技術發展,新能源的盲目跟風、缺乏創新,導致企業損失巨大。

正如崔東樹所言,力帆的倒下,絕非一日之功。如今力帆股份的資金糾紛已經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業內普遍認為,如今,汽車行業波動更勝以往,若是整合淘汰,力帆汽車或將是最先關注的對象。

與如今的吉利、比亞迪等車企不同,目前行業的主流車企都將技術和研發實力擺在企業發展的首位,而力帆的技術研發實力鮮有消息,新車製造質量也參差不齊,銷量慘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85 字。

轉載請註明: 近12億到期債務 力帆股份能否憑藉司法重整翻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