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總部、造新車、驗電池:為特斯拉2030的小目標,馬斯克要這麼做
北美時間10月7日,特斯拉召開了2021年的股東大會。儘管在這場大會上,特斯拉並沒有通過任何新技術、新產品的發佈,再一次引起全網熱議,但是特斯拉在大會上所透露的不少關鍵信息,也足以讓不少關注特斯拉的投資者能夠吃下一顆定心丸。在本屆大會上,特斯拉給出了新階段的新目標:到2030年,特斯拉年銷量將達到2000萬輛的水平,並且實現每年1500 GWh的儲能業務銷量。
而在特斯拉公佈2030年的宏偉願景之前,也有一些分析研究機構對特斯拉在未來5-10年的發展前景作出了預測,例如在今年3月,一家瑞銀集團(UBS)旗下的分析研究團隊預測特斯拉2025年的年銷量將達到230萬輛。
如果特斯拉能用5年時間,將年銷量從分析機構預測的230萬輛提升到馬斯克展望的2000萬輛的水平,那麼對於那些在2021年才想起要入手特斯拉股票的投資者而言,他們所獲得的投資回報,也將絲毫不亞於在2020年以前建倉特斯拉的投資者。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場時長100分鐘的股東大會上,馬斯克不僅透露了“2030年銷量2000萬”這樣的願景,同時也透露了未來特斯拉將採取的一系列舉措和改變。
在一次接受媒體採 訪時,馬斯克曾經指出他本人十分推崇“第一性原理”,簡而言之,“第一性原理”指的是迴歸事物最基本的條件,將其拆分成各要素進行解構分析,從而找到實現目標最優路徑的方法。因此從在股東大會上所透露的一系列舉措、改變來看,我們不難發現馬斯克正是要通過“第一性原理”這條準繩,進一步打通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更多環節,為特斯拉衝擊2030年的“小目標”掃清更多障礙。
當在大會上透露特斯拉總部將從加州遷移到得克薩斯州的奧斯汀的時候,馬斯克本人給出的解釋是加州房價太高,員工買不起房子。但在過去1年來,奧斯汀當地的房價也出現了一輪飛漲。由此可見,房價過高絕不是馬斯克讓特斯拉離開加州的原因。
而且馬斯克也在大會上透露,由於加州總部距離不少員工的住所距離較遠,員工上下班通勤時間將近2小時。而且比起加州總部,德州總部能像疫情中的國內居民區那樣實現閉環管理,對於特斯拉而言,他們也能進一步降低疫情的衝擊和各種客觀因素的干擾。對於特斯拉這樣一家技術型公司來説,人才確實是公司的經營之本,倘若特斯拉的所有員工能將更多精力、時間投入到工作之中,對於特斯拉的加速成長也能起到更多推動作用。
對於Cybertruck、Semi、Roadster這3款未上市車型,特斯拉也在大會上透露了相關信息。據介紹,Cybertruck是在2022年開始生產,2023年開始大量生產。Semi和 Roadster則是在2023年開始生產。
當特斯拉Cybertruck還沒有正式投產的時候,也有不少競爭對手也想搶先特斯拉一步佔領高端純電動皮卡車的細分市場。今年5月20日,福特正式發佈了純電動皮卡車F-150 Lightning,並且宣佈將在2022年春季上市。而在9月14日,特斯拉的對手Rivian公司宣佈旗下第一輛電動皮卡已成功下線,因此Rivian也成為了全球第一家將電動皮卡推向市場的公司。
儘管在皮卡車的細分市場中特斯拉似乎慢人一步,但不可否認的是,Cybertruck的上市也將讓特斯拉的品牌優勢能在皮卡車的細分市場得到進一步轉化。得益於皮卡車在歐美市場所具備的羣眾基礎,我們有理由相信Cybertruck能成為Model 3、Model Y之後的又一個專屬於特斯拉的“銷量密碼”。
而在在售車型方面,在特斯拉官網,搭載78.4kWh三元鋰電池的Model 3 Performance 版本續航顯示標準更換為了CLTC標準,因此車輛的續航里程也提升至675km。相較於NEDC標準,CLTC更貼近中國駕駛員所遇到的“堵車時車輛中低速行駛、加減速頻繁”的實際情況。由此可見,特斯拉對於Model 3 Performance在中國市場的續航表現具有更強的信心,此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到終端市場對於Model 3 Performance的急切需求。
為了實現公司自身的“加速世界向可持續能源轉變”的願景,特斯拉始終都在儘可能地降低每台車的造車成本。因此在和松下、寧德時代等供應商展開深度合作的同時,特斯拉也推出了自主研發的4680電池。而在這次大會上,馬斯克表示4680電池已經進入了試生產測試階段。
儘管目前4680電池不會在今年正式投產,但是我們也有理由相信當4680電池已經走進試生產測試階段以後,就會通過在性能、安全等方面的反覆測試,確保第一台搭載4680電池的特斯拉量產車能夠早日走下生產線。
在大會上,馬斯克不僅透露了2030年的“小目標”,並且“暗示”了為了“小目標”的實現特斯拉將會怎麼做:馬斯克要將總部搬到奧斯汀,並且要讓Cybertruck、Semi、Roadster儘快投產,此外,4680電池也將進行緊鑼密鼓的反覆測試。得益於馬斯克本人的戰略目光和商業思維,我們不難相信在未來5到10年時間裏,那些幾度沽空特斯拉的做空機構也將不止一次認識到做空特斯拉的做法並不理智,哪怕他們有無數次機會零距離走進特斯拉的生產線和門店,但他們依舊無法明白為什麼特斯拉總能在一次次的做空呼聲中笑到最後。